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企业信息化 >> 信息化战略 >> 正文

企业基础管理必须加强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管理人网 张文彬 参加讨论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即是一个老课题,也是一个新课题。老课题是说,各企业为建立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并相应建立了一定的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新课题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各企业的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不一定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说,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离不开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企业流程的再造离不开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各项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离不开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各项系统管理工作的推动离不开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仅就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发挥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作用,作以肤浅的探讨。

  一、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亟待加强

  现在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不在少数,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仍感觉举步维艰。其中有些企业,就是因为未能建立起足以支撑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管理基础工作。

  目前,大多数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水平不高,是不争的现实。其重要原因是,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企业失去了加强管理基础工作的自觉性和动力。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如何运转和经营,政府部门要过问,行业和系统要开展评比、达标活动,上级部门要检查落实情况,企业在各级部门的呵护和教导下,亦步亦趋地按各级部门的要求,自觉和不自觉地建立并推进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计划经济时期,在各级机构和领导的关爱下,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也基本能够适应当时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内部如何管理,是企业自己的事。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代替了各层机构的指挥。在企业自身建设上,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重要要求之一外,来自企业外部的建立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少。

  优化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外部动力消失,再加上一部分管理者的模糊认识和重视不足,在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上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和精力,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就在所难免了。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国有企业多年滑坡、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民营企业急用现学,支离破碎,不系统;合资企业过于重于形式,存在与实际脱节或水土不服现象。

  对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所包含的内容,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讲,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应该包括: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定额工作、信息工作、基础教育和规章制度等。

  企业制度好比房屋的框架结构,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就是构成房屋主体的各类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房屋的整体质量。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就好比建筑材料质量低劣,现代企业制度这个房屋框架再科学,也无法高质量运转。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从形式上和内涵上丰富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只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企业才有可能实现经营上的腾飞和发展。

  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带动管理方式和管理内容的变革。20多年前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管理方法和手段仅限于单机编程计算。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计算机、网络、终端多功能化、管理软件等方面,呈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在加速信息传递、数据共享、实时管理、数据采集手段、分析计算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越。管理工作有了全新的载体、解析工具和工作平台。为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向一线延伸、横向协调、扩展管理内容、实现适时调控提供了客观条件,也为实现企业基础管理之间及经营管理之间的同步管理和控制提供了可能。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从形式上要实现载体的转换,从内容上要细化和延伸。管理方法要向精细和量化发展,管理幅度要向现场延伸,管理反馈要向实时监控、实时协调方面扩展。这就要求,一些与现场密切相关的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达到适时反映和适时调控。如劳动定额管理,在计划经济时期大部分企业实行两级或三级管理(即企业、分厂或车间、班组或工段)。在当前,如果劳动定额的制订手段和水平先进合理,监控和反馈手段到位,完全可以实行一级管理。即企业直接获取作业场地的数据和资料,并根据现场数据和资料进行计划安排、定额统计和修订、薪酬评价等工作,而不需要再设置传递式的二、三层管理。管理层次的减少,不仅有利于减少管理人员,更有利于管理误差的剔除,有利于推动物流加速,有利于企业基础管理工作水平的持续提高。信息化的发展,为企业的扁平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扁平化管理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更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和“以信息化改造制造业,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将是现代企业的必经之路。

  三、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实现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

  计划经济时期,尽管将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提出和要求,但是,并没有将各项基础管理内在联系放到重要位置。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所限,企业管理的传导速度和周期相对较慢。各项基础独立建立和发展,不会给经营管理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信息技术手段的革命,加速了企业管理的传导速度,缩短了管理周期。木桶的短板效应将会因为管理周期的缩短而成几何级放大,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之间的平衡,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在新的形势下,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之间,已逐渐成为相互依存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虽然不会是一荣俱荣,但一定是一损俱损。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支持技术标准的纽带,更是计量工作、定额工作、信息工作、基础教育和规章制度等各项基础工作,在形式、内容和质量方面的标尺。计量工作为标准化的制定、实施,为定额的制定、考核,为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为信息统计等工作,不同程度的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定额管理工作不仅是组织和管理生产、技术、劳动、物资、财务等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促进其他几项基础管理工作上水平的源动力。当前的信息工作,已不仅仅局限于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整体资源的整合,实现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快速反映、快速决策、快速转变,将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基础教育和规章制度是保证人的行为规范、工作规范,经营按设计思路运转的保证,也是基础管理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更是落实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定额工作、信息工作根本所在。

  在新形势下,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基础管理工作的相互关系,更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规划基础管理,使其互相依托、互相促进,始终处于螺旋式上升的通道。

[1] [2] 下一页

Tags:企业基础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