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进化巧妙地解释了为什么和怎么样使有良好基础的知识理论促进组织行为。事实上,没有这种智慧我们不可能获得成功。
——珍•P•摩尔
自从19世纪蒸汽机发明以来,人类世界的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蒸汽技术和电气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200年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18世纪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实质上与古代的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生活方式相同。人类仍在用同样的材料建造房屋,用同样的牲畜驮运自己和行李,用同样的帆和桨推动船,用同样的纺织品制作衣服,用同样的蜡烛和火炬照明。然而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内燃机和核能代替风和人力来推动船,大量合成纤维织物与传统的棉布、毛织品和亚麻织物竞争,电灯则使蜡烛黯然失色。
而发生在20世纪末的电子网络和信息革命则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明确地将知识经济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个术语源于对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充分解释,很好地把科学、技术和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经合组织对知识经济的内涵概括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并且认为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科学技术的生产(研究与开发)和传播(教育、培训)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是指人类迄今为止通过思索、研究和实践所获得的对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认识的总和。知识按其性质可分为四种类型:(1)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2)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指事物客观原理和规律性方面的知识。(3)知道这样做的知识(Know-How),指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技艺、技巧和能力方面的知识。(4)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指谁知道某种事物或事实、谁知道如何做某事的知识。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和直接驱动力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是:(1)知识将是经济发展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资源;(2)高技术产业(以知识中的高科技为重要依托的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3)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将大大增加;(4)国家创新体系(主要包括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的研究和开发部门)对知识经济具有支撑作用;(5)无论对个人、企业,还是一个国家来说,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管理理论家彼得•德鲁克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认为知识的社会目的可以分为3个阶段:
⑴启蒙时代——对知识的探索纯粹是为了知识、启迪、智慧本身。
⑵工业时代——应用知识,即有组织、有体系、有目的的知识(1700年开始)。
⑶知识时代——知识的知识,即科学管理知识(1881年前后)。知识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是:要把一个企业的知识资源塑造成为,既有利于现在企业成功,又有利于将来的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