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认真算起来,真正透过面试而求取工作,是在研究所毕业后的那年。记不清寄出多少CV、背了多少标准的问答题,又不是用母语回答,为什么被录取,自己也模模糊糊的,倒是英文进步了不少。
自己现在看履历寻找高阶主管的机会越来越少,因为大多数的人选,都是挖掘或是朋友、专业机构推荐过来的。履历表的呈现方式及品质,已经不是决定要不要面试的先决条件。倒是借由面谈、吃饭去留意此人的细节及个性来作为最终决定,甚至薪资多少的判断依据。
我看履历表最多的时候是任中阶主管的时候,我的习惯是人事不用先过滤所有的应征者,以免有遗珠之憾。看履历表是一个经理人最好的工具及媒介,透过看各式各样的求职履历,既可以了解最新的职场趋势,又可以丰富视野,有时候看了一份好的履历,那时是有英雄惜英雄的感触。
但是,写的不一定准是吧?面试是一个最有效的手段了。对那些专又不是太专的求职者,面试那可真是如同镜子,真实立现。我的经验及习惯是透过面试来确认以下的事情:
1、履历的真伪
2、求职者的心态
3、求职者的人品是不是有integrity
4、对人及公司的态度
以前在当经理、总监的时候,我通常会去和人事抢工作。当面试者到达的时候,准时是一个check point、见面的maner是另一个check point、种种的check points 加起来加上guts feeling,基本上八九不离十了。
我们都希望找到一个头脑清楚及诚实的团队伙伴,观察重写履历,不失为一个方法。面试者到了之后,我会装愚。我会拿着公司必填的人事表格,请求职者填,同时借口人事忘了把我看过归还人事的履历表给我,看看求职者有没有准备履历表备份,我的理由及目的如下:
1、如果有准备履历备份,我可以善意偏多的解释。此人细心,因为他/她多准备了几份in case是多人集体面试。
2、收走此人的履历备份,以确保在填资料时,出自此人最真实的记忆。
我留大约20分钟给面试者填所有资料加上一小段自传,这20分钟意义太大了。
因为我算过,如果打印的资料是自己细心整理,20分钟刚刚好。如果一犹豫,20分钟就如同明镜,缺点立现。20分钟过后,我第二次见到此人,看看所填的内容和手中的资料做比对,太有意思了。通常都是写的越少的越紧张,透过这一关已经基本有了判断。
面谈时,chemistry 及 manner 会起决定性的作用。从见面有没有起身、到接名片的手势、到遇到tough question 的反映,对面试官是没有一定标准的,毕竟各种行业的要求是不同的。但就是利用各种判断,为公司找到好的人才。
我的过滤履历及面试最大的成就及快乐来自于为企业及求职者找到相互利用依存的表演舞台。带过护士背景的同仁,后来她自己成为专业客服的副总;也带过空姐背景的同仁,她目前是EC的top sale。这些快乐,回忆起来,随时心中都会微笑。
我最喜忧参半的是,听到我的同仁说:「喔,赶快叫他来面试!」
喜的是 —— 我们可能又多了一名干将!
忧的是 —— 你知道怎么看CV及面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