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城元美中路附近的工地劳作的建筑工人阿辉,领到了一本黄色的《东莞市建筑工人工资手册》的本子,本子内清清楚楚地记录着他的月工资、工伤保险等情况。记者从建设局获悉,从昨日起,全市正式实施建筑工人工资手册管理制度,我市20多万的建筑工人将陆续领到这本工资手册。
20多万工资手册陆续发放
市建设局市场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我市的每个镇街就已经着手建立1-3个试点工地,推行建筑工人工资手册。
从昨天开始,市建设局决定将试点的经验逐步向全市推广,对全市共计20多万的建筑工人全部实行工资手册管理。“现在,市财政已经出钱印发了20多万的工资手册,我们将分阶段向全市的建筑工地逐步发放。”
据介绍,这本小小的手册,将记录着建筑工人的工作内容、劳动计酬和薪酬支付等情况,并有专门的人员对其记录的内容进行核查。工资手册中还附有劳动合同文本,供施工用工企业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时参照使用。各建筑企业对工资手册的情况逐一登记后,将建立台账管理,并将工资手册发放明细表及增减变动情况定期报工程所在镇街城建部门备案。
执行制度遭遇“两难”
阿辉拿着崭新的“工资手册”,心中既是欢喜,又不免有点儿担忧。欣喜的是,工资的发放有了保障,账目清楚,且不会低于东莞的最低工资标准790元/月;工伤保险等福利待遇也登记明白,一旦发生意外就有了保障;如果发生工资争议,这个本子就是凭证,能保证自己不“吃亏”。但阿辉担忧的是,工资发放公开透明了,可能会引发打税或者其他的问题。
不仅仅是建筑工人有此顾虑,有些建筑企业也担心工资手册的发放会损害到自身的利益。“没有工资手册,想什么时候发放工资就什么时候发,有了工资手册,一旦资金紧张时就不好办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劳务分包经理坦言。
对于这些困难,市建设局市场科一方面对建筑工人加大宣传,打消他们的顾虑;另一方面,也呼吁一些建筑企业从规范自身管理的角度考虑,自觉执行工资手册管理制度。
与企业投标资格挂钩
市建设局市场科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劳动部门将建立联合巡查制度,对辖区建筑施工工地实行建筑工人工资手册管理的情况进行检查。凡发现没有向建筑工人发放工资手册,或没有按规定及时为建筑工人的工资手册进行记录的,将责令施工总承包企业或施工用工企业限期改正。
该负责人表示,对于没有实行建筑工人工资手册管理、造成拖欠工人工资等不良影响的,将作为不良行为,由市建设局在项目施工总承包企业及其施工用工企业的《信用管理手册》中予以记录,向社会公示;对企业投标资格、企业评先进和工地创优等工作联动处理,并予以相应处罚。同时,由劳动部门依法对施工用工企业进行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