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营销管理 >> 营销战略 >> 正文

红牛:中国四条腿两条路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华夏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12年前,风靡全球的红牛饮料来到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首次亮相,一句“红牛来到中国”的广告语,让中国饮料市场上从此多了一个叫做“能量饮料”的类别。金色红牛在中国迅速刮起畅销旋风。

  12年后,中国饮料市场上诸侯割据,群雄纷争。红牛饮料不但没有在竞争中萎缩市场,更在2006年7月在湖北建设起第三个生产基地,业绩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红牛饮料以骄人的业绩一直占据着功能性饮料的首席位置,并成为经典能量饮料的代名词。

  迅速崛起

  中国市场

  红牛来到中国前期,面临的是一个完全空白的市场。对于营销人士而言,那是一个彻底的“蓝海”。当时的中国市场,饮料不是很多,知名的外来饮料只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运动类型饮料有健力宝,几大饮料公司的营销能力都非常强,各自占据大范围的市场。红牛饮料要想从这些品牌的包围中崛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自红牛199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以一句“红牛来到中国”告知所有中国消费者之后,红牛便持续占据中央电视台的金牌广告时间。从“汽车要加油,我要喝红牛”到“渴了喝红牛,累了困了更要喝红牛”,大量黄金时间广告的空中拉动,配合地面终端建设,红牛在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了全国的代理经销制度,在各地迅速拓展市场,占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

  红牛在短短的一两年里,让汽车司机、夜场娱乐人士、经常熬夜的工作人员、青少年运动爱好者,都成为红牛的忠实消费群体。红牛一举成为中国功能性饮料第一品牌,在中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红牛在品牌暗示上,通过两个方面强化其本土化策略,一是宣称红牛虽然来自泰国,但却是华人创造的配方,在市场进入初期大力宣传这个概念,有利地让品牌带有中国痕迹,表现出和可口可乐之类的洋品牌明显的差异;二是红牛的品牌名称完全地中国化,其英文名称只是作为辅助使用,而两只红牛撞出一个太阳的醒目标识更是强化了这一点。红牛,红字当头,牛劲十足,适合中国人吉祥如意的彩头,在中国的某些城市,红牛刚进入市场,礼品套装就销售得非常红火,几近脱销。除此之外,红牛总部最初设在深圳,而后移到北京,并将生产基地也设在中国,更表明了红牛要在中国大力发展的决心,这些都是红牛本土化策略的成功之处。

  国际化策略做大消费市场

  任何一个品牌都不能以同样的模式面对不断在发展的消费者。可口可乐不会这么做,百事可乐不会这么做,作为第一功能饮料品牌的红牛也不会这么做。

  2000年以来,中国市场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引发的不仅仅是饮料市场竞争的加剧,当初的“蓝海”市场因为过多的竞争者加入已经变成了“红海”。而此刻的红牛中国,适应中国消费者逐渐与国际市场同步的潮流,以国际化的营销模式对红牛进行脱胎换骨的演变,从引领行业的角色逐渐转型到引领消费者的角色,培养消费者的需求,寻求目标消费群并牢牢地将他们凝聚在带有红牛烙印的生活方式中。

  红牛国际在全球已经有40多年历史,其风靡全球的营销魅力不在于广告推广,而是一直在为红牛寻找目标消费群。在全球,红牛从迪斯科舞厅风靡到滑雪和帆板爱好者身上,又通过赞助飞行运动、赛车运动、自行车赛让红牛和运动紧密结合,红牛赞助各类型的新奇而有趣的派对,让热衷于速度、快乐、狂欢、自由展示的消费群深深领会到红牛精神。

  从2000年起,红牛连续多次赞助中国青少年三人篮球赛(TBBA),在校园中培养起一批红牛拥护者,如今第一代参赛者已经成为具有巨大消费能力的青年精英群体。

  2003年,红牛正式成为NBA中国战略合作伙伴,此后多年红牛携手NBA在中国为广大球迷带来“全明星票选活动”并奖励参与者中的幸运者,赴美国亲身感受NBA魔力。NBA运动是一项国际化运动,红牛把中国的消费者带到国际运动舞台,也使国际化的运动更加贴近中国。

  从用一句经典广告语敲开中国市场,到以感情营销彻底征服消费者。十几年来红牛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但殊途同归,只有这样兼具了力量和内涵的红牛才会走得更远。

  消费者说

  刘先生(南京市民 43岁 广告公司职员)

  知道红牛是因为它的广告语:“累了、困了,喝红牛。”深刻理解红牛却是因为一次意外事件。不久前,老婆在产房里生产,我在外面焦急等待。在漫长的等待中,自己的心一直提得老高,真想进去替老婆生产,可惜自己有劲使不上。忽然,助产的医生出来对我说:“你去买瓶红牛饮料和水给你老婆喝。”说完医生就进去了。听了医生的话,我立即跑出去买。医生让买一瓶红牛饮料,我特意买了两瓶,自己心里还想,也许一瓶不够用,喝上两瓶可能生得更顺利点儿。由此,我才知道原来红牛是如此的家喻户晓,更重要的是竟然做到品牌效应如此的突出。

  专家点评

  红牛奔放的营销之道

  刘 蔚(媒体从业人员)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人们的消费已经过渡到追求偶像、追求体验、追求感觉的阶段,更多的消费是心理消费、体验消费、感情消费。如果当一个消费者对一个品牌产生了感情,这个品牌就达到最高境界了。

  红牛以往的品牌策略只注重了产品功能属性的宣传,这只是品牌内涵六个层次中比较低的层次,在价值、文化、个性等品牌更深层次的内涵上以及使用者的定位方面都没有考虑。在新的竞争形势下,要扩大消费群体,就必须去扩大品牌内涵,而随着品牌内涵的扩大,消费人群也就会扩大了。

  当品牌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定性的形象后,要想扭转过来,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如何才能进行品牌的创新?而红牛饮料本身的价格又比较高,如何才能让消费者认为物有所值?

  人们在消费的时候,首先选择消费饮料,当时解决的问题可能就是口渴。但是人们在消费这个产品的时候更希望能带来一些附加价值,在解决口渴的同时希望还能够带给他一些品位,或者是一些文化的享受。人们在买东西时有一个心理成本,如果他们认为买了红牛就体现了自己的某种价值,而买了其他产品就什么都没体现,只能解渴,那么红牛就符合了他的心理成本,他自然愿意去为红牛多付些钱。因此,红牛的品牌创新之路就从这里入手。

  从2003年4月份开始,红牛将自己的品牌内涵定位为动感、国际、活力。深化这个品牌内涵,就要尽可能淡化产品功能和属性,如赞助一些时尚的篮球赛、高尔夫运动,或支持一些白领职业人士的健身运动、旅游和极限挑战运动。通过这些公关活动,并通过媒体将这些活动所蕴含的理念传播出去,红牛极力塑造自己动感、国际、活力的品牌形象和附件价值,让消费者在喝红牛的时候会感觉我是活力的、动感的,而并不是困了累了喝红牛,让消费者在喝红牛的同时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