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财务管理 >> 资产管理 >> 正文

从固定资产购置怪现象谈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而还有更多分开发票情况是出现在国有大型企业或单位,降低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可以让购入的固定资产逃离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掌握,成为帐外资产,便于私人侵占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这样为了谋求短期或者私人的利益,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我国很多大型国有企业现在正处于转型期,逐步转为中外合资或者职工持股。由于大量的固定资产没有入账,以致低估企业的价值,在谈判中处于劣势,股权以很低价格就被收购,进一步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实在令人痛心。

  (三)让企业利润有调节的空间

  按固定资产入账,固定资产在使用的期限内得按规定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并且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折旧政策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需要保持政策的前后一致性。而分开发票按存货入账,则按实际领用的金额计入领用期的成本和费用中,可操作的空间要大些。很多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区别,根据企业具体的经营情况,在经营情况好的年度多记录领用金额,从而多计入成本费用,调少利润。而经营情况不好的年度,少记录领用金额,少计入成本费用,调增利润。

  三、建议与意见

  (一)加速我国增值税转型

  分开发票有时也是企业减少税负的无奈之举,反观我国增值税纳税原理,的确也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现在增值税大部分地区(除了东北地区)采用的都是生产型的处理方法。在这样的方法下,购入的固定资产就算取得增值税的专用发票也不能抵扣税款,能计入增值税的进项税额里的只有少数项目,则在现有税法下,计算的增值额包含企业利润、工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折旧等,而这些增值额并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增值情况。而且对于加工企业或一般传统技术企业税负很大。而另一方面由于转型前固定资产的数额庞大,若一次给予抵扣,将会大大减小国家财政收入,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可以选择一种能平衡企业和国家利益的可行的方法。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在增值税转型过程中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荷兰1969年对增值税从生产型改革为消费型时,采用分年度依次按30%、30%、60%、70%比例逐步进行抵扣,直到1973年以后抵扣数额升至100%。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加速增值税的转型,促进我国企业和谐发展和国家宏观市场环境的健康

  (二)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当然分开发票除了引起我们对增值税完善的思考以外,更多的应该关注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已经有足够的意识,比如建立了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授权审批制度;大宗固定资产专门部门采购制度;账簿管理制度等。但是企业虽然规定了大宗固定资产需要采购部门专门购入,业务部门却想到“化整为零”分开发票的方法,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笔者建议企业应该从根源入手,也就是对会计原始凭证入手,要求经手人员必须详细列明购入物资的品名、型号,这样,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起到监督作用,在关注业务部门连续期间内购入的物资原始发票,查明业务部门有无这类的违规现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固定资产购置现象管理措施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