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在制定2003-2007年审计发展规划时提出坚持“两个并重”的思想,即“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和“实行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重”,要求效益审计要从投资审计做起,而投资审计的最大效益就是核实工程价款,揭露决策失误
误、管理失控造成的损失浪费。近几年,各地审计机关以审计署规划为指导,加大了对政府投资审计的监督力度,尤其加强了对政府投资或融资的资金量较大的建设项目的审计力度。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由于涉及专业面广、建设周期长、施工单位众多、资料纷繁复杂、隐蔽工程真实性难以核实等特点,审计风险水平较高。那么如何加强项目管理,特别是加强审计现场管理,提高审计质量、效率和效果,防范审计风险,是投资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面临的且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通过大量审计工作实践,认为可分别从审计现场的组织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考核管理等五个层面进行控制。
一、审计现场的组织管理
政府投资项目所具有投资额大的特点,决定了投入审计的人员往往较多,这也成为此类审计项目现场管理的重点及难点。如何加强人员管理,选择何种组织模式,是审计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有效使用审计资源,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能动性,就要做好审计现场的组织管理。可从以下两方面加强管理:
(一)建立层次型管理体系
要合理使用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审计人员能力,就要建立分层次管理体系。首先第一层次为审计组,第二层次为按大类分成的财务审计分组与工程审计分组,由审计组长指定各分组组长,各分组组长对审计组长负责,直接领导各自分组成员;第三层次是由各分组在各自分工范围内细分成的各专业小组,同样由审计分组长指定各专业小组组长,各专业小组组长对审计分组长负责,直接领导各自审计成员。第四层次则是各审计人员单个个体。采用层次型管理模式的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便于管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对于工程审计,由于采用了层次型管理,专业审计组的组长可以全面掌握该专业施工的整体情况,避免了相同专业交叉施工造成的工程量重复计算。
(二)定期召开审计组业务会议
在建立了层次型管理体系基础上,审计组长应定期召开审计业务会,以使审计信息在专业审计组内部和各专业审计组之间互通有无,充分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在以往的投资审计中,财务人员与工程人员往往脱节,各管一摊,造成某些重要信息不能充分沟通,从而使被审计单位的某些与审计项目无关的费用进入建设成本。采用这种会议制度,可以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使财务分组与工程分组之间,各专业组之间将各自发现的问题线索同时摆出来,审计组可以共同对此线索进行分析,群策群力,使审计风险水平大大降低。
二、审计现场的进度管理
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进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用制发审计工作联系单和制作审计进度横道图两种方法进行控制,可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