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们设计了月度经营分析制度,来实现预算分析与经营分析的结合。 以往,预算执行的财务人员面对“有问题”的数据即使电话打遍业务部门,也很难发现问题的症结。业务部门是最了解自身业务发展情况的,让不了解业务的财务部门编制分析报告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问题实质。而进行月度经营分析后,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每月初,各部门都需要根据财务部提供的详尽的预算分析数据,对本部门上月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从经营的角度分析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最终,各部门的经营分析报告由专人汇总成为经营分析报告,提交月度经营分析会进一步商讨确定应对的管理行动方案。 通过全面经营分析体系,不但增加了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也减轻了财务部门的负担,“以后做分析不用再手忙脚乱了,用因素分析法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个方面了”。“业务部门最熟悉自己问题的症结,由财务部全盘包办经营分析本来就有点越俎代庖”。
在完成预算分析后,我们再开始着手预算的考核与评估。以往,很多公司都未将预算相关工作完全纳入考核体系,没有真正追溯预算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同时,对超预算和上报预算不执行等情况也未采取全面的考核措施。预算“编一套,做一套”的情况理所当然会出现。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一整套的预算管理考核方案,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设定相应考核指标。如:对收入完成、费用节省、预算编制错误、预算调整次数等进行系统、全面的考核,并作为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极大程度控制和降低了“实际数和预算数大相径庭”的可能,提高预算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严肃性。
预算调整体系 预算调整必须基于一定的规范,如果稍有变化便调整预算,企业目标便无从实现,预算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我们首先将预算调整分为两类:预算目标调整和预算内部调整。前者由于会影响公司的战略目标,因此,我们对这种调整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并且,除了突发的特殊事项需要进行特殊事项调整以外,一般每年只在7月份调整一次;后者属于企业内部资源的调整,并不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只要履行规定的超预算审批即可,调整频率为每季度一次。
预算的模型 我们摒弃了以传统的会计科目为出发点的预算模式,而以业务活动为驱动,为其设计了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模型体系,极大程度地解决了企业资源的有效分配和战略规划的有效落实。
简而言之,该企业的全面预算模型体系首先基于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预测出各类业务的收入、成本费用等,然后,将这些业务活动落实为会计意义上的财务数据。 在模型体系的设计中,我们先设计了预算模型方案,对预测方法进行科学合理地规范,包括从业务活动出发的业务类预算,即:各项收入、成本费用支出预算;以及从会计角度出发的财务类预算,即: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预算,从而统一了预算编制人员对各项明细预算的认知度和编制口径。
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电子表格将模型方案落实为具体的财务模型,将预测方法在表格中加以数字化和固定化,而预算表格则贯穿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预算编制流程的始终。
这样,运作计划中的营销计划就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业务预算数据,并进一步转换成财务预算中的会计科目数据。这一详尽的、系统化的、以活动驱动的设计,极大程度地解决了王处长对预算编制不准确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