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预算的理解
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对预算的理解有失偏差因而影响了整个预算过程。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的再认识,我们重新诠释了对预算的理解。在我们的认识里,预算的理解分三个层次:
预算
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狭义的预算仅指实施预算管理的基本工具。扩展的预算是指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一种管理机制。在公司管理以生产管理为中心阶段,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科学预测得到需求量来计划和调整产品流量、分配资源的管理机制;当企业演进到较高级的阶段,其管理重心在价值的管理上,高管层的职能逐渐归集于对资源的长远规划和对下级的绩效考核上,对经营的分权成为必然。全面预算管理兼具控制、激励和评价等功能的一种管理机制,成为落实责任和分权的重要工局。
广义的预算是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包括:
预算组织及职责
预算目标体系
预算管理程序
预算管理工具其他管理系统的支持(包括公司整体组织架构、计划体系、考评体系和信息系统平台等)
2:丰富预算定义的内涵
国内的企业管理者一般对预算熟悉程度不足,对预算理解不透彻,往往从字面上理解预算的要义。因此预算定义直接影响对预算的理解,进而影响预算的整个操作流程。由于表述方式不同,理论著作对预算的定义显得很多、很杂,但是究其核心,可归集抽象为:
预算是经营计划数量化,价值化的表现形式,预算是战略目标和年度计划的细化。上述定义比较客观的从预算的形式上界定了预算,但是其内涵并没有涵盖预算的功能。因此,在指导操作的过程中,实践者容易只把关注点放在数量化的过程和目标细化的过程,忽略预算作为管理工具应具有的落实责任、落实权力、明确目标、集成管理信息的功能。使得预算成型之后,只是一些表格和数字,没有赋予其管理内涵,不能作为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集成管理信息的工具来应用,因而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管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