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岗位津贴工资及为区别劳动强度、技术含量的差异工资。以平衡统一工资制度的不合理性。
计件工资的核算办法:
B、计件工资的预算办法:
假设我们设定月工作时间为26天,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计件工资的核算基础,必须有定产、定量,也就是某个岗位日8小时满负荷生产的产量,例如,某包装工人工作8小时,对A产品最大包装量是10件,那么其基本计件工资为:计件工资=1100元/26天/10件=4.2307元/件;B产品最大包装量是18件,那么B产品计件工资=1100元/26天/18 件=2.3504元/件。
说明:因为我们设定的计件工资是按照每月26天、每天8小时的满负荷生产设定,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工作时间内,包装工人的最多工资会控制在1100元之内,如果按照以上的预算方法,其他工序也同样可以计算出计件工资,这样,在相同的时间工作时间内,其所有工序的工资相差差别也就是设定的岗位津贴的变化差距范围之内。这样,能很好地相对平衡工资,也为成本预算、绩效考核管理奠定基础。
2>、制造费用的预算办法:
制造费用我们通常包括:车间管理员工资及附加、折旧费用、修理费用、低值易耗品、检验费用、水电、燃气费用。在设定单产品的制造费用之前,可以采取满负荷生产办法,也就是,我们视同在1个月26天、每天8小时全天生产即将预算的某个单产品的制造费用。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有某个工序成为瓶颈。主要是机器设备的原因造成工序的不平衡,例如:1、压片2、内包、3、外包,第1、3项目单产量可以达到1000件,但是内包生产能力只有500件,因此,我们在设定最大的月生产量时,应该以此为基础,那么月最大产量为500件X26天=15000件。因此,制造成本也就是 15000件的制造费用,非常容易计算出来。折旧可以分摊全部应该分摊的所有非生产本产品的费用。
说明:采取本预算办法同时能够进行量化管理,除了能准确预算生产外,更能够进行人员的量化绩效管理。因为采用这样的预算方式是考虑到工序瓶颈的最大产量,因此,在进行多个产品交叉生产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均能够进行满负荷生产。误差仅仅在个别工序的水电使用上,对于管理人员工资及附加、折旧、修理、等等费用影响不大。
三、计件工资、成本预算办法举例:
根据以上的基础,我们在取得了相对标准的工序工资、计件工资、月最大生产产量后,就能对产品实行比较精确的成本预算管理了。下面,我们具体举例说明:
A产品目前的成本为:直接成本:原料10元+辅材料10元+包装材料5元=25元。
其工序分别为:包衣、制粒、压片、内包、外包等五道工序;设备日生产能力分别为:包衣:5000件、制粒2000件、压片3000件、内包1800件、外包5000件。
1、设备量化:
1、包衣:机械10台每台机械日产量500件。每个人可以看护2台机械。
2、制粒:机械5台,每台机械日产量400件,每个人可以看护1台机械。
3、压片:机械5台,每台机械日产量400件。每个人可以看护1台机械。
4、内包:机械10台,每台机械日产量180件,每个人可以看护5台机械。
5、外包:人力若干,每个人最多可以包20件。
2、基础工资标准:月26天,每天工作8小时为一个工时,假设1---4道工序劳动强度差距工资《岗位津贴》为:100元,所有工序基本工资为1000元,则,包衣工资为:1500元/月;制粒工资为: 1400元/月;其他依次为:1300元/月;1200元/月1100元/月。
3、计件工资的核算办法:
1、包衣:1500元/26天/1000件=0.05769元/件
2、制粒:1400元/26天/400件=0.1346元/件
3、压片:1300元/26天/400件=0.125元/件
4、内包:1200元/26天/900件=0.05128元/件
5、外包:1100元/26天/20件=2.1153元/件。
5、满负荷生产的生产安排原则:
1、瓶颈:通过设备的最大日生产能力,也就是只需要满足第4道工序内包1800件的产量,即可以进行满负荷最大生产管理,首先根据内包1800件进行所有工序的人员设定及单件价格设定:
1、包衣:1800件需要1800件/500件/台机械=3.6台机械,每个人看护两台,需要1.8个工时或人;
2、制粒:1800件需要1800件/400件/台机械=4.5台机械,每个人看护1台,需要4.5个工时或人;
3、压片:1800件需要1800件/400件/台机械=4.5台机械,每个人看护1台,需要4.5个工时或人;
4、内包:1800件需要1800件/180件/台机械=10台机械,每个人看护5台,需要2个工时或人;
5、外包:1800件需要1800件/20件=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