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财务管理 >> 资金管理 >> 正文

热钱规模的研究是伪命题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热钱的研究是一门奇怪的学问。奇怪之一是热钱没有定义,不知道研究对象是谁。有人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差和遗漏项和表外的非法资金流入为热钱;有人说,不仅如此,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合法短期资本流入也是热钱。近期的一项研究将“调整后的外汇储备增加额-贸易顺差-FDI+贸易顺差中隐藏的热钱+FDI中隐藏的热钱”都归结为热钱。更有甚者,一些学者索性采取“诛心之论”,认为只要投资者“旨在”短时间内改变流动方向的资本都是热钱。

  奇怪之二是没人说得清流动渠道,不知道热钱从何而来。虽然据说东南沿海有人用船从海上向境内运现钞,但无论如何,地下钱庄不可能成为热钱流动的主要渠道,因此研究者大多将重点集中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表内项目。

  先是有人怀疑“误差与遗漏”,但近年来,该项有些年头为正、有些年头为负,并不支持热钱持续流入的结论。而后有人盯住了经常项目下的贸易与服务项,怀疑关联交易、高报出口单价、伪造出口单据假出口,是热钱流入的主渠道。但事实上,在海关与税务、外管等部门电子联网、数据共享情况下,伪造出口单据几乎不可能。近年来,海关统计的中国出口商品价格并没有异常波动,某些出口商品价格上涨是内外通胀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虚报、高报。更为重要的是,高报出口单价必然在企业财务状况上形成超额收入,最终表现为利润,对于已经处于盈利状态的企业必然将增加所得税负担。两税合一、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前,亏损企业、“两免三减半”的外企、出口退税率达到17%不存在征退税差的电子信息类产品出口企业,高报出口引导套利资金流入境内能够不增加所得税支出。但2008年政策环境变化后,此渠道必然大大收缩。

  再就是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直接投资(FDI)、短期贸易信贷、短期货币和存款。商务部和外汇局都提供有关FDI的统计数据,2005年以来,两部门提供的数据出现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商务部的统计不包含境外金融机构的投资。FDI项下流入的资本不可能以高流动性资产的形式在境内活动,将某一比例FDI统计为热钱缺乏依据。至于将FDI的未汇出收益和折旧归为热钱更加牵强:一是不能因为此部分资金随时可以合法流出就将之归为热钱;二是在实际运作中,此类资金与企业流动资金很难区分。至于短期信贷、短期货币和存款,虽然增长较快,但总体规模有限。外汇局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即使中国短期外债占总负债比超过60%(经验上的合理比例为25%),其占外汇储备的比例也不到15%(经验上的安全比例上限为100%),不足为患。

  奇怪之三是没人知道热钱在境内藏在哪儿、在干什么。近期的一项研究认为,热钱总规模高达1.75万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约4万亿元人民币在银行、三分之一约4万亿元人民币在股市、三分之一约4万亿元人民币在房市。

  在银行显然不大可能。一是目前境内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大约在40万亿元左右,十分之一为热钱的估计显然过高。二是因为中国的通胀水平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人民币实际利率为负已经17个月,对港元的买卖差价有所扩大,热钱千辛万苦来到中国,不会趴在银行赚有限的名义利差和升值收益。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热钱在银行如果采取活期的方式,则损失利息收入,有违套利的初衷;如果采取定期的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中长期资本,就不是热钱。

[1] [2] 下一页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