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财务管理 >> 资金管理 >> 正文

货币政策不能仅盯物价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政策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其目标主要是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人民银行认真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金融宏观调控取得了新的成效。近日,央行再次重申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增长,抑制依然旺盛的信贷需求,防止投资反弹。鉴于一季度CPI上涨达到8%,通货膨胀压力不减,国务院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强调国内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价格总水平仍处于高位。因此,人们对货币政策有诸多猜测,似乎物价水平的高低成了货币政策的风向标,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即,目前的货币政策不能简单仅看物价眼色行事,而应全方位考虑,不能让货币政策包打天下。

  之所以这样说,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紧缩货币政策对抑制目前的通胀作用可能并不是特别大

  从通货膨胀的类型看,无非是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以及二者均有这么几种。如果是需求拉动型的,那么着眼于需求管理的货币政策,就应该产生相应的效果。但2007年以来尽管频繁使用需求管理的手段来调控经济(12次准备金,7次加息,数千亿的定向票据),2008年仍然使用紧缩手段,可是通胀的预期却越来越高。原因在于此轮中国的通胀,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中国1987—1988年和1993—1994年的高通胀时期,尽管货币增速同样处于高位。当下的中国已经高度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中,中国每年要消耗全球53%的铁矿石,全球每年新增原油需求的60%以上来自中国,中国现在的原油自给率不到50%,一半以上依靠进口。美元长期疲软,加之次贷危机将全球的资金都赶进了商品市场中寻求避险,导致原油、农产品价格暴涨,成为当前中国成本上升的主要推手,再加上人口红利的消退以及《劳动法》推出,都使得人工成本显著上升。因此,某种程度上讲,成本推动成为了此轮通胀的主因。可显然,这些因素并非完全取决于中国,如果美国不能担负起全球经济调整的责任,延续垃圾美元政策以转移次贷危机的风险。单凭中国的一己之力,想要把通胀压下来,难度太大。

  二、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日益加大,货币政策的变化对投资信心、市场涨跌乃至通过资本市场进而影响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实施时就不能不顾及到这一点

  在股市暴涨时,在财富效应的诱惑下,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闲置资金都会流入股市,而忽略实体经济本身的发展,另外还有一些银行、保险、信托的资金大量流入股市,从而变相压缩了提供给实体经济中的资金额度,造成需要资金的企业拿不到钱,而不需要钱的上市公司可以源源不断地圈钱,逐渐导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严重不匹配,当上市公司以股市投资追求高额利润--用高额投资收益再回报投资者--投资者再购买价格更高的股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如此恶性循环,必然会加剧市场风险的聚集。一旦资本市场出现像目前的暴跌,这样的畸形循环不但会对市场中的职业投资者造成严重打击,也会给实体经济部门造成巨大的灾难,同时对于那些依靠资本充足率搞信用借贷的金融机构来说,灾难会更大。而在股市暴跌时,投资者对预期的下降导致消费行为收缩,内需无法有效启动,如果继续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就会更加突出。据AC尼尔森公司日前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股民的消费意愿受到了股市下跌的直接影响,75%的受访者计划减少娱乐方面的支出,68%的受访者计划减少出去就餐的次数,43%和53%的调查对象表示将要在服装和科技商品开支方面精打细算。这个拥有约1.3亿个账户的股民和无数与之相关联的产业,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产业,一旦他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在目前中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体系不健全的情形下,如果股市波动幅度太大,必将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经济行为带来影响。

[1] [2] 下一页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