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投资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一种期权。在过去的几年中,经济学家发现把投资视为期权将引起资本投资决策理论和实务的极大变化。在这之前的投资理论一直奉行这样一个前提:如果投资环境改变了,则投资决策是可逆的;如果投资决策不可逆,则投资的机会不会重新出现,而是稍纵即逝。但是如果把投资机会理解为期权,这个前提就发生了改变。不可逆性、不确定性和时间的选择大大改变了投资决策的过程。
一、对净现值法的评价
任何一种投资理论都需要阐明以下问题:面对未来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决策者如何决定是否投资于一个新工程。现在的决策理论一般应用净现值法。其决策过程是:首先计算投资产生的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然后计算投资支出现金流量的现值;最后计算两者之间的差一投资的净现值。如果净现值大于0,则可以进行投资。如果净现值小于0,则应当放弃投资。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决策者知道传统净现值法存在着一些弊端:他们需要包含更多信息的值,但这些值却没有体现在传统算法的过程中。实际上,决策者不仅仅要求净现值大于0。在很多情况下,即使使用的贴现率远远大于公司的资本成本,他们也要求净现值大于0。一些人认为要求极高的回报率是一种缺乏远见的行为,但是我们认为其中另有原因:也许使决策者了解公司的期权其成本是昂贵的,因此不轻易行使期权。
要了解这些决策者的思维过程,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净现值法及其应用规则。任何使用净现值法进行投资决策的决策者必须解决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是如何确定该项投资产生的预期现金流入量和预期现金流出量;其次是如何选择计算净现值所需的贴现率。当前的投资理论都没有说明计算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最佳方法。实际工作中,决策者们经常使用获得一致同意的数值或使用高、中和低估计值的平均值。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确定现金流入和流出值,他们都不自觉地运用了一个隐含的错误假设,这个假设就是他们都认为投资工程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开始,通常是现在。实际上,净现值法假定了一个固定的方案,在预期的时间内公司开始并结束一项工程,然后产生现金流量,没有任何偶然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市场情况发生改变,该方法没有预期导致延迟或者放弃投资工程的任何偶然性。
当前的投资理论在关于贴现率的选择上给予充分的重视并给出明确的定义,即贴现率就是用于特定工程资本的机会成本,即具有相似风险的投资的预期回报率。这个机会成本反映在与特定投资工程相联系的不可分散风险(系统风险)上。这个风险可能具有和企业其它投资项目或平均投资活动不同的特点,但是在实务中,由于具体投资的机会成本很难测量,因此人们常常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代替该机会成本。只要企业投资工程的不可分散风险相互之间差别不是很大,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就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值。
很多传统投资理论的支持者认为他们能够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进行投资决策:估计投资的预期现金流量;使用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投资的净现值(有时也可能需要调整以反映具体投资的风险特征);如果值是正的,就可以进行投资。
但是调查证明,决策者很少用这种净现值法进行投资决策,他们经常有意识地把贴现率设定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3到4倍。来自企业减资决策的证据也与这个调查说明的情况相符。在很多行业,一些企业虽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发生入不敷出,但仍旧照常营业。即使经过传统的净现值分析他们早就该关门停业了,然而在价格大大低于平均变动成本的情况下,这些企业也没有进行减资或退出该行业。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很多的美国农民以及铜、铝和其他金属的生产者,在市场价格剧减的情况下,大部分都没有缩减投资。这种情况的出现无法用净现值理论解释。但是如果考虑了不可逆性和期权价值,他们的行为就可以很容易地解释了。关闭工厂意味着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不可逆损失:如果工人们分散到不同的行业,则对该行业来说他们的专业技术将不复存在;商誉效力将减弱,等等。如果不久后市场情况好转,资本的重组成本将是相当高的。继续经营可以保留期权,以便以后重新开始盈利。期权的价值是昂贵的,因此,企业审慎地选择继续营业,即使以同时损失金钱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