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财务管理 >> 财务规划 >> 正文

资本时代的明波与暗流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企业应对的动向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企业们是否准备好了应对策略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到一些动向。

  首先,利用上市公司资产价值的难得高估机会,大规模进行资产收购;发行新股,吸收合并,通过关联交易注入资产,扩大股本规模,资产规模的交易行为非常频繁,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其次,一大批未上市企业纷纷打出上市的旗号。在海内外私募基金的追逐下,迅速完成股份制的改制,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准备涌向沪深主板市场和深圳中小板市场。

  第三,准备了近十年的《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圈内不胫而走,吸引着各方人士关注的眼球。

  第四,以渤海基金为代表的中国PE也在各地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第五,金融领域,金融混业的暗战已悄然升级,国家开发银行、中信集团、中国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一大批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并购、重组、联合。

  这一切心旷神怡的举动确实让人振奋,感觉昨日大家还躺在病榻上呻吟,今日就意气风发地角逐奥运赛场。如此大的反差,又让人晕眩。这种现象的出现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我们早就应该走到今天,又是制度的约束延缓了我们的进程;

  二是我们丧失了理性,好了伤疤忘了痛,冲出闸门的力量惯性大过了我们制度准备的基石,而最终让我们深陷低谷。

  我个人认为两种状况兼而有之。如果早在2001~2002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股市的周期会与中国经济的增长周期相吻合,市场会更加良性也更加理性。因为我们很快会看到我们的问题出现。

  第一,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并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实质提高,企业的投资盈利能力和业绩增长速度满足不了投资者急燥而非理性的市场预期时,股市必然疲软,投资热情会骤降。

  第二,投资性增长的扼制、环保的要求、资源的局限、通胀的压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跟不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导致增速减缓。

  第三,中国资本市场过于依赖金融、房地产、能源、资源类企业构建起来的市场指数,而我们的市场需要保持整体结构的平衡与稳定,如何打破倾斜让服务型企业(非金融)、科技型企业、创新企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角是市场建设者们面前的一道坎。

  第四,隐藏于大市海平面之下的暗流—私募基金(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在合法与非法的边缘游走的角色,会是什么结果?被招安收编,还是成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又一次地震?中国的“PE”何时大行其道?中国的金融混业已悄然前行但我们金融混业的法律框架何时构思?

  诸如此类隐患,我们还可列举许多,这可以看到我们的制度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后续制度的缺失,可能葬送我们前面改革的伟大。

  你的企业属于哪一类?

  被资本市场刚刚释放的火山岩浆烘烤得异常发热的头脑,是应该在理性的铁墙面前冷却一下了。作为资本市场的主体,已经上市或者即将要上市的企业应该从根本上认清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复杂的资本市场的地位、作用、功能。

  企业在资本市场中既是主动的角色又是被动的角色。你可以选择你的经营方式、商业模式、公司制度。但你又因为给投资者带来的经营结果形成的概念,被市场力量推高砸下,随着市场而潮起潮落。你能掌握的是你主动的一面,你掌握不了的是你被动的一面。糟糕的企业家既不能掌握主动的一面,又弄不懂被动的一面;优秀的企业家可以掌握好主动的一面,但认识不清被动的一面;真正的高手既能将主动的一面掌握得好,又能在被动的一面运筹帷幄。也就是说,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谙熟资本市场潮涨潮落,观天识象,同时巧妙熟练地将资本市场与企业经营驾轻就熟的企业家,才能称为真正的高手。

  鉴于此,我认为中国的上市公司总裁应该根据自我估量,对自己的企业进行重新定位,进而在资本市场里站好自己的位置。才能从容面对,应对自若。

  第一,对于既不能当好主动角色又扮演不好被动角色的企业来讲,你最好的方式就是脱胎换骨。这类企业已没有持续盈利的能力。

  对于这类企业,大股东最好的经营方针要么是通过吸收合并,引入战略投资人,你自己甘当陪练,让人家把企业经营好了,你高价套现,颐养天年,不要顾及面子死撑到底,到时候落得鸡飞蛋打的结果。

  第二,对于能掌握好主动的一面,不能掌握被动的一面的经营者,不要去羡慕可以将资本市场玩于股掌的大师,应该眼睛向内把企业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作房地产的,就潜心建造好自己的房子;擅长技术的,就依靠技术立足,靠技术延伸利润、实现理想。

  第三、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既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又能明察秋毫、注重细节的企业家堪称豪杰。他们站在浪潮的顶尖。这类企业家既能把握市场大势、娴熟地运用资本市场的各种工具、产品为企业服务,又能对所管理的企业进行精耕细作。

  所以,在大牛市来临之际,在中国进入用资本市场来推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史无前例的最佳年代。

  企业家除了对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感到欢欣鼓舞之外,还得冷静地给自己定好位。你自己是属于哪个类型,然后力所能及地去选择自己的路,任何一种错误都会酿造苦果。

  要在这一轮资本市场的浪潮中有大作为的企业一定是最后一类。我认为这类企业应该高举企业并购的大旗,迅速通过企业的并购来加快发展速度。

  首当其冲的理应是以产业整合为代表的战略并购;中国产业在许多领域是集中度不高的。利用资本市场的功能和这次大牛市的机会是优秀企业家进行产业整合的天赐良机。

  其次是跨境并购除了国字头的公司大举出手在海外购买资源类企业外,金融机构也频频出手,投资或收购海外金融机构股权,但高水平竞争领域的跨境并购少之又少,甚至是凤毛麟角。有此战略眼光,又熟悉跨境并购游戏规划,还有操作能力的中资机构,不论国有还是民营几乎不见踪影,实在有些一声叹息。

  第三、在本轮大牛市的最大获益者无不是全国性金融机构,特别是已经初步形成了混业平台的机构,如中信、平安、光大和最有特殊性的国开行,以及完全由民营资本拥有的民生银行。他们都有机会借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著名银行或综合混业金融机构。但我认为困扰着他们达到这一顶峰的东西也很致命。他们缺乏市场化机制、市场化的分配、市场化的人才。我难以相信他们能解决好这些问题。

  认真解读过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人,应该不会对中国发展的大环境持怀疑态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对治理国家发展经济专业化水平最高的一个报告,有这样一个报告,中国各类企业的发展、机遇、前景更大于困难和障碍。

  一个以价值为核心的中国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作者简介:王世渝,上海瑞思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上一页  [1] [2]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