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管理聚焦 >> 中国式管理 >> 正文

实践和偏见——两种“中国式管理”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中国管理传播网 卢强 参加讨论

  作为一本畅销书,“中国式管理”这种提法是很成功的营销手段。因为它迎合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某种思潮:中国企业开始有了成功的资本,但是又说不清成功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式管理”就成为一个“口号式”的答案:一个空洞的答案,遮住所有的困惑。

  不过,既然称之为管理,就必须有管理思想、方法和工具,现在“中国式管理”的论调虽然甚嚣尘上,但是却完全不是从上述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企业的管理特点,而完全是在哲学、文化等范畴内讨论,实质上是一种中国人、中国人性的讨论,固然非常“中国式”,但似乎与管理拉不上什么关系。

  有人担心:万一不幸真的有人相信,是否就会给企业实践带来损失呢?

  我看这不太容易。曾氏的“中国式管理”固然无助于企业,恐怕也很难有害于企业。原因是同样的:因为他的中国式管理本来就是一个“说说而已”的口号,并无实际内容。企业即使想推行他的“中国式管理”,也会不得其门而入。

  我们得到的只是一本畅销书。开卷有益,把这本书拿来读读总不会是一件坏事,也许还真能刺激我们做一些思考,或者是从正面,或者是从反面。

  未来会出现“中国式管理”吗

  虽然曾氏的“中国式管理”只在云端中飞舞,却也预示着某种可能。现阶段中国企业的独特实践是否会在未来蕴育出一种真正具有管理内涵的“中国式管理”?

  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真实的、有指导实践价值的“中国式管理”首先应该是一门科学,是基于对中国企业管理经验的观察、总结和提升,结构应该简单明快,内容应该博大精深,因为“管理式管理”所对应的企业实践是如此错综复杂、精彩纷呈,如此独特和包含历史的深沉。这种“中国式管理”也不会产于某个时间、某个人之手,而是由一群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逐渐挖掘提炼而成,最终可能会出现一个“集大成者”,恰如亚里士多得之于古希腊哲学、康德之于德国古典哲学、德鲁克之于现代管理学。

  在未来10-20年内,我们将会看到形形色色人等在各个环节、各个问题上的研究心得,工匠辈出。而大师的时代还需要等待,“中国式管理”的时代还需要等待。

  话说回来,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即“中国式管理”并不会真的出现。在这个资讯飞速传播的地球村中,所有的经验都会很快被共享,你很难独具特色,因为你在学别人,别人也在学你。当“中国式管理”还没有蔚然成型时,已经被中国之外的企业学习借鉴,最终我们得到了更加丰富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但是并没有专门的“中国式管理”,正如没有“德国式管理”、“英国式管理”一样。

上一页  [1] [2] 

Tags:实践偏见两种中国式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