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大多都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较大的发展规模,更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财富,但在企业文化建设道路上,又显得困难重重、障碍层层,总是难以迈出原先的脚步,实现一个质的飞跃。尽管国资委自2005年颁布《关于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红头文件及给予一定的支持与鼓励,令国有企业在三年内完成企业文化建设任务,但是步履仍旧显得很缓慢,且效果显得不理想。那么,致使如此结果的原因又在哪里呢?
一、产权问题。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国家,企业领袖只是为国家经营管理国家资产,大力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解决社会问题,自身并不拥有企业的产权。很多国有企业领导者只顾及谋求自身利益或追求晋升满足,目光较短浅,很少思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他们或为了追求短期的好业绩,全心力投入企业的短期盈利,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或为了满足切身利益需求,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达成自己目的的“枪杆”,非但应付上级,而且从中谋求私利,或基于企业文化建设涉及人、财、物的问题,避免招惹麻烦,影响个人业绩或升迁,只身光顾企业盈利,宁可不占企业文化建设事项,总是少了民营企业老板那种为企业长远而努力的干劲与决心。企业文化建设如果缺乏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那么,就很难获取主体地位,向前推进就会显得相当艰难。
二、观念问题。企业文化是一种新颖的管理思想。革新观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观念不转变,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会步履维艰。国有企业由于原先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存在较多的弊端,而且对国企员工影响颇深。什么样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文化环境。国企原来体制与机制,形成了企业领导“等,靠,要”的思想,养成了企业员工“好程序化、喜悠闲”的习惯和“不愿改变”的惰性,而且形成了抵御新事物的心态,总担心害怕新观念与新思想的入侵,会砸了自己的“铁饭碗”。总之,企业人不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接受与认同企业文化这个所谓的新事物,那么,再科学与合理的企业文化理念同样是难以落地生根,转化为智力生产力,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服务。基于国有企业在观念突围,转变思想方面比较力不从心,所以说,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定难度。
三、历史问题。由于原先国有企业体制机制的弊端,不仅使国有企业背负了沉重的经济包袱,而且背负了沉重的社会包袱。现今大多国有企业要么忙于解决历史遗留的经济问题,要么忙于实施“分立破产”,解决社会包袱问题。然而,投入企业文化建设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严重受到制约。显然,这些历史遗留的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不再是提升企业管理品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催化剂了,很可能又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负担了。
四、创新问题。国有企业不缺乏创新能力,而是缺乏创新意识。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有大批量的人才,他们不仅有能力,而且有思想,但限于企业的管理体制与机制,不敢向前迈步,总担心触摸了企业的规矩,丢了一辈子的“铁饭碗”。因此,国有企业陈旧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是束缚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思想领域,它的建设更需要不断转变观念、革新心态、改善心智模式和创新行为,不断边缘化企业里劣质的文化元素,促使优质文化元素成为主流文化和强势文化,从而指导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五、力度问题。企业文化不仅需要创新思想与观念,而且需要不断变革人才。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在发扬企业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行新管理思想和新管理观念的过程,是一种不断给予认同与执行这种文化理念的员工的发展平台与机会、不断边缘化不认同和执行这种文化理念的员工的行为。任何一种思想都不可能达成原有企业员工的全部认同,只能留住认同企业文化的部分员工,边缘化不认同企业文化的部分员工,不断引进认同企业文化的新鲜血液。但国有企业出于历史因素或其他因素,在边缘化不认同企业文化的部分人员方面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