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遭遇质量危机,如何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在第五届中国制造业管理高峰会上,富士施乐、理光等知名企业及与会专家积极献计。他们认为,一流的产品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制造出来的,提升产品品质没有什么诀窍,只有在细节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升“中国制造”水平。
“召回”是提高质量的阶梯
对于产品召回问题,富士施乐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技术中心长半泽利行认为,“召回”是提高质量的阶梯,不应该将其当作负面的东西对待,这是制造大国都会遇到的问题。目前中国出口量很大,基数庞大,产品质量出问题的风险也会加大。但出了问题并不可怕,这是企业改进提高的机会,必须正视才能真正提升品质。他认为,中国企业应吸取日本的教训,提早从生产的各个环节上下手进行改善。
产品有品质才有市场
合众资源董事长刘承元谈到,“质量”一词本身就体现了严格的标准,有质才能有量。日本企业谈质量,喜欢使用“品质”。他们对“品质”有三个层次的解释,一是产品品位,二是劳动者品位,三是品牌,即产品知名度和社会认同感。仅从对“品质”一词的解释,就可看出日本企业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生命线。
旭东阪田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俞肖坚认为,有品质就一定会有市场。目前,很多中国企业在技术与市场两大块投入的资源和精力较大,相比之下疏忽了品质管理。日本企业则对品质问题格外关注,他们坚信质量好的产品不愁没有市场。
尊重员工是质量重要保证
如何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产品代名词?刘承元认为,细节管理是确保产品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半泽利行则认为,保持企业的产品品质,不能只依靠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线员工来解决。高品质产品对一线员工的要求很高,所以对员工培训非常重要。同时,日本企业还注重尊重一线员工,企业内部关系十分融洽,高管与工人很平等,统称为员工。
理光公司的技术顾问小林文雄认为,总经理及管理人员每天利用电脑解决生产及品质问题而不亲临现场,这是管理上的一大失误。现场是信息最丰富的区域,也是最容易发现问题的地方。在管理中应当严格考察管理人员去现场的工作时间,督促其多去现场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