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指导”而不是“教导”
在虚拟工作组实施的过程中,既要求参与者改变工作方式,又要求他们学会使用新的工具,这种变革需要通过指导的方式予以支持。之所以称为“指导”而不是“教导”,是因为整个过程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在“教导”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充当“教师”与“游戏者”互动,而不是充当教导员使员工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通过虚拟工作组系统的终端交互,这样,在交流的同时员工便能感受到这个系统在协同工作和知识交流方面的价值。最终要通过指导,达到使员工发现自身和系统隐含价值的目的。
4.采用试点
显而易见,采取试点方式的投资要远远小于大规模实施。此外,仔细挑选试点对象和认真设计可测度的评价指标,使试点成功的几率大幅提高。同时,在较小范围内的试验也是可测度的指标更容易的实行,这为项目发展指明了方向。
5.测量、评价结果
虽然知识项目的最终目标更多的是在质上而不是在量上有所提高,评测工作对于评价知识管理项目的成果也是至关重要的。项目组成员能够十分明确地指出通过实施“虚拟工作组”项目,企业的节省了哪一笔开销,在哪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等等,这些都作为项目价值的证明。更重要的是,虽然测度这个项目的长期收益十分困难,但是,通过一些侧面的数据、故事来评价项目价值,例如使用者的亲身感受、参与者的热情,也能够很好地说明项目带来的收益。
五. 小结
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当今世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不是资本而是知识;价值的增长不再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我们正进入知识社会,“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有知识的人将成为社会的主流。简而言之,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是各类组织尤其是企业,面对竞争与变革的自主反应。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各类组织迎接知识经济的力量源泉。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使知识更好地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和创造价值,随着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展开,企业、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将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愈发深刻地体会到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熟练而有技巧地运用知识,从而充分发挥知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因此,知识管理将作为组织和个人迎接知识经济的手段,必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