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衡山路东平路口,藏珑坊一楼花园玻璃房里,中午的阳光透过玻璃,射在世界500强亨氏中国区总裁唐佳敦的身上。
虽然已经离开澳大利亚有15年之久,一直是在亚洲工作,但从唐佳敦的口音里就可以听出他是地地道道的澳大利亚人。
唐佳敦告诉记者:“我在中国工作的时间很长,在中国居住的时间大概有四年,一开始是在北京,后来两年半的时间都是在上海。亨氏公司在全球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老牌的食品企业,在中国已经有20年的历史,但并不是很多人都了解我们,了解我们的业务,或者说知道我们做什么。”
唐佳敦上任后,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对亨氏中国区进行了重大变革。受去年“苏丹红”事件影响,为重塑亨氏品牌美誉度,唐佳敦将“三把火”首先烧向了食品安全问题,加强了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认证,在全球范围内减少了供应商的数量,同时在食品测试上加大了设备的投资力度,目前从技术手段上来说已经可以检测出非常微量的元素。与此同时,亨氏还兴建了一个“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加强对原料供应商的实地考察,并通过全球的统一运作,将食品安全的管理经验在各个市场推广。
上世纪70年代,以其番茄调味酱闻名全球的亨氏公司(Heinz)播出了一则电视广告,描述了一个人正在等待浓稠的番茄酱从底朝天的瓶子里流出的情景,而广告的背景音乐则是卡尔利·西蒙(Carly Simon)的上榜曲目《期望》(Anticipation)。
最近,“期望”再一次出现在亨氏。
唐佳敦欣告诉记者,“其实番茄酱是亨氏的一个拳头产品,除中国以外,吃薯条用番茄酱,在欧洲都离不开这个蕃茄酱,我们在两年前开始在新疆进行探索,去年很荣幸能够跟中粮集团在新疆的一个子公司结成伙伴,在那里开辟了试验田,专门种植按照我们要求的番茄。把总部的种子、种植、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同时,这部分番茄将直接供应亨氏中国市场。”
说到这些,唐佳敦特别兴奋。虽然同样处于快速的大众消费品行业,同样是来自美国的、拥有丰富产品线的重量级公司,亨氏却没有像宝洁一样,很快就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市场建立起自己的食品王国,归根结底是食品行业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特性使然,这种特性注定了这个行业的企业在异域开拓市场的同时要面对巨大的差异,还要做大量的教育工作,在这中间所投入的时间和金钱都是巨大的。
亨氏公司建立了一个亨氏公司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主要的宗旨就是帮助建立更好的婴儿营养的食品标准。在中国投入了100万美元,主要是新建一个在过去三年一直在进行的微量营养素项目。这个项目是和中国卫生部进行合作,由卫生部来确定在中国有那些边缘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在这样一些地方如果人们营养不良的话,帮助的对象主要是妇女和儿童,特别是母亲和婴儿,主要是进行维生素A和铁的一系列补充。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工作主要是提供一个产品,这个产品是适应中国现在的人口营养结构,特别是边缘地区的人口营养现状来制订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一个小的营养包,这个小的营养包里面带有粉末,把粉末洒在孩子吃的食物上,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营养。
亨氏目前在中国的业务囊括婴幼儿营养食品、调味料和速冻食品三大业务。2005年,亨氏中国的销售额超过了10亿元。
尽管如此,唐佳敦仍然坦言,自己将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以继续保持亨氏(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快速增长。他的工作是要将亨氏的先进标准和管理理念引入中国,品牌推广战略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中国消费者在提到亨氏品牌时会认为这是中国本土的品牌。从个人的角度讲,就像其他职业经理人一样,进入一个国家、一个全新的公司,压力每天都在他的肩膀上,他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个计划。其实,他觉得有压力的不是他一个人,而是公司的整个团队都将为这个盈利预期目标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