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人力资源管理 >> 绩效考核 >> 正文

绩效管理的行事逻辑:农事规律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错误的行事逻辑——为考核而考核

  如果有人向你请教绩效管理的当务之急这个问题,你的答案是什么?是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是考核量表的设计?是经理的填表?依据我的经验,这些答案都可能会成为某些企业的首选。很多事实已经表明,企业引进绩效考核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绩效工资的界定问题,而要界定绩效工资,就要进行绩效考核,要进行绩效考核,就要设计考核量表,就要让经理填表并确定等级,这几乎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操作绩效管理的行事逻辑。

  这种行事逻辑可以简单归纳为——为考核而考核。

  它的典型表现是:当企业高层认为工资需要调整或人员需要整合分流的时候,他们就要求人力资源部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绩效考核政策,设计考核量表,以最简单的形式,即以最方便直线经理填写的方式,发给经理,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员工的绩效表现打分,并确定等级,然后,企业根据各个部门的考核结果决定员工的工资或解聘。

  下面,分析一下这种行事逻辑的利弊。

  它的好处很明显也很简单,就是节省时间、节约成本。一个熟练的绩效主管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一套看起来还不错的绩效考核制度。当制度制定出来以后,按照这种行事逻辑,绩效主管只需要把设计好的考核表按每个部门的人头数复印下发,在规定的时间督促直线经理把表格填好并收回即可,整个过程操作下来,如果快的话三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管理成本。

  但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它的坏处正是源于它的好处,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它容易使经理忘记这项工作的意义。由于这种方法简单、易于使用、标准化,很容易使经理忘记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认为填完表后就万事大吉。一个经理可以在十到十五分钟内处理完一份考核表,但如果经理做的就是这些,那么它带来的害处的概率比带来益处的概率还要大。因为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完成填表而是要提高绩效,没有一种表格本身就能够帮助我们提高绩效。

  2、它不能提供经理和员工共同认可的标准。由于考核量表是由人力资源部事先设计好的,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都已经标准化,没有针对员工的职位设计个性化的考核内容,无法保证经理和员工都能认可。这就容易导致经理和员工之间因为绩效考核标准模糊不清而进行争论甚至对立,造成隔阂甚至激化矛盾。

  3、它不能提供帮助员工提高绩效的信息。由于考核量表没有针对员工的职位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使得它根本无法提供对员工提高绩效有帮助的信息,也因此造成绩效考核工作表面化、形式化。

  理解农事规律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把制定绩效考核政策、设计考核量表、填表考核的为考核而考核的行事逻辑显然是错误的,它不但不能帮助企业摆脱绩效管理困境,甚至还会把企业推向更加混乱的那一端,无法挣脱。

  那么,绩效管理应该遵循一种什么样的行事逻辑才是正确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听听史蒂芬•柯维关于农事规律的观点。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绩效考核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