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两地的社会管理合作
信息化在社会管理方面效果显著,潜力巨大。
两地身份证管理信息系统,尽早对接,做到核实信息共享。香港的智能身份证,已经为港内居民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安全的电子商务环境和增值服务发展空间,是全民性的资讯基础设施。香港政府,依靠智能身份证系统有效管理社会,如出入境管制、证件、出生、死亡及婚姻登记服务、防止及侦查与出入境事宜有关的罪行等。
内地新建的流动人口信息系统,也可以通过与香港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合作采集和更新信息,做到数据的鲜活,协同维护社会安全。
由粤港合作起步,经泛珠三角深入中部地区,扩展到全国
香港和内地的合作策略完全可以灵活设计,由粤港合作起步,经泛珠三角深入中部地区,再逐步扩展到全国。
粤港信息化方面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最早在2005年9月就确定成立了新的专责小组加强信息化合作。2007年06月22日,粤港信息化合作专责小组举行第二次会议,签署三项信息化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两地的信息化合作。
这三项合作协议分别为:香港软件外包联盟与广东省软件出口委员会有关软件外包的合作协议;广东Linux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中心与香港Linux商会有关开放源码方面的合作协议;以及广东省数字家庭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中心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有关数字家庭及数码娱乐方面的合作协议。
泛珠三角与香港在信息化方面的合作,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泛珠三角九省区联手香港、澳门,建立“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信息产业厅局长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动该地区信息化协调发展。该联席会议将就电子商务的规则、标准、法规等展开联合研究,制定在泛珠三角范围内都遵循的规范标准,在泛珠江三角洲范围内推进电子商务数字证书的交叉认证,推广电子签名的应用,规范认证机构和电子交易服务提供商的管理。
为了深入内陆市场,香港与内地中部地区在信息化方面加强合作,也需要快马加鞭,尽快启动。可以尽快率先建立中部与香港信息化合作论坛,逐步采取议事制的联席会议形式,发展成熟时,组建合作委员会或者专责小组,规范双方的权责。
此外,香港社会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在照顾弱势群体,缩小数字鸿沟方面经验丰富。完全可以在公益性信息资源和政府信息资源这方面加强合作。香港可以逐步开放免费的公共图书馆、电子资源等给内地居民等使用。
十年了,香港和内地在信息化应用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合作空间依然巨大。双方各有特点和优势,通过优势互补可以拓展更大的合作空间。通过合作,香港可以利用信息化开拓内地的市场机遇,维持其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内地可以借助香港在信息化应用、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成功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
作者: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张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