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企业信息化 >> SCM >> 正文

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商界评论》 刘宝红 参加讨论

  此外,有些预测方法也会系统地扭曲需求。拿移动平均法为例,前三个月的趋势是每月递增10%,那第四个月的预测也将在前三月的平均值上递增10%。但市场增长不是无限的,总有一天实际需求会降低,其间的差额就成了多余库存。如果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采用同样的预测方法,并且根据上级客户的预测需求来更新预测,这种系统性的放大将会非常明显。

  批量生产/订购

  为了达到生产、运输上的规模效应,厂家往往批量生产或购货,以积压一定库存的代价换取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成本。在市场需求减缓或产品升级换代时,代价往往巨大,导致库存积压,库存品过期,或二者兼具。例如笔者所管理的一家加工设备机箱的小供应商,直到宣布关门停业数月后还没有用掉生产积压下的数种机箱,主要是因为大批量生产。

  价格浮动和促销

  厂家为促销往往会推出各种促销措施,其结果是买方大批量买进而导致部分积压。这在零售业尤为显著,使市场需求更加不规则、人为加剧需求变化幅度,严重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作。研究表明,价格浮动和促销只能把未来的需求提前实现,到头来整个供应链中谁也无法从中获利。

  非理性预期

  如果某种产品的需求大于供给,且这种情况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厂家给供应商的订单可能大于其实际需求,以期供应商能多分配一些产品给它,但同时也传递虚假需求信息,导致供应商错误地解读市场需求,从而过量生产。随着市场供需渐趋平衡,有些订单会消失或被取消,导致供应商多余库存,也使供应商更难判断需求趋势。等到供应商搞清实际需求已经为时过晚,成为又一个“计划跟不上变化”。这种现象在2000年前后的电子行业得到充分体现,整条供应链都深受其害,积压了大量库存和生产能力,前面提到的思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基于上述种种成因,除了批量生产与生产模式有关外,别的都可以通过整个供应链范围的信息共享和组织协调来解决。例如企业之间共享市场需求信息,避免多重预测,减少信息的人为扭曲;在价格政策上,制造商应该固定产品价格,放弃价格促销,并与零售商共同实行“天天低价”;在理性预期上,供应商在产品短缺时应以历史需求为基础分配产品,从而避免用户单位虚报需求。在生产方式上,供应商应采用精益生产,使达到最佳经济生产批量的数量减小,从而减少供应链库存,提高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

  不论如何,因为供应链本身就有缺陷,只要有需求的变化和订货周期的存在,必然会引起需求预测的失效。供应链的层次越多,这种矛盾就越明显。但我们可以在管理上避免一些非理性的行为,比如为避免短缺而发出过大的订单从而误导了上游供货商,由此给供应链带来蝴蝶效应一样的灾难性后果。诸如此类一时兴起的举动只要尽量控制,就可以减轻“牛鞭效应”所带来的恶果。

上一页  [1] [2] [3] 

Tags:供应链管理牛鞭效应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