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管理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作为以创造性工作为主体的项目管理型企业也开始引入知识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本文通过对知识管理理论、项目特点和知识管理对项目过程的作用的分析指出项目过程中进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项目过程中进行知识管理的方法和具体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项目 项目管理 知识管理
现今知识管理在企业实践和管理理论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企业的知识理论出现揭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成为体现企业资源的核心要素和影响企业活力的资源基础。知识管理中的知识的创造、收集、提炼和发挥作用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步骤。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项目一次性的特点似乎和知识的积累不相干。其实不然,项目管理的成功恰恰是一个项目团队是否成功应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的表现,而一个项目的独特经验也正是一个企业不可多得的知识。知识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完美结合可以极大地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以项目为主的企业来讲,知识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深入结合是优势之选。
一 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1.1 基本理论
我们都知道,现今属于信息丰富和技术进步的社会,丰富的咨询改变着我们的各种想法,先进的技术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知识管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理论。知识管理理论认为“知识”是企业的资源,信息是知识的输入,技术是知识的产出。知识不同与信息,其特征在信息要经过学习过程与价值认知方能形成知识。知识也不同于技术,技术是产品与服务的具体组成部份,因此仅属于有形知识的一部份,而知识还包括产品与服务的抽象组成部份,并作为驱动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的重要基础。知识与信息和技术的重要不同点还在于:信息与技术的定义与内容明确清楚,而知识是需要经由客观分析与主观认知形成,且与人相关,相对比较难系统化。知识管理认为知识的分类可分为内隐与外显,可存在于个体与团体: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就是指可以用文字、公式、图表等形式化符号进行编码的结构化知识,是系统化的,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知识;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是指难以表达、隐含于过程和行为中的非结构化的知识,是技巧和个人能力方面的知识。早在1938年,巴纳德就认识到了隐性(默会)知识的存在,并明确指出显性知识是知识企业“知识冰山”的一角,大部分知识都隐藏于人的实践当中,是默会知识。他认为“以心传心”是隐性知识的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1]。有关知识的清点、评估、监督、规划、取得、学习、流通、整合、保护、创新活动,并将知识视同资产进行管理,凡是能有效增进知识资产价值的活动,均属于知识管理的内容。结合个体与团体,将个体知识团体化,将内隐知识外显化;结合组织内部与外部,将外部知识内部化,将组织知识产品化,则属于知识管理的过程。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企业内部知识的开发管理,氛围企业内部知识的开发和管理、企业外部知识的投资和管理。企业对这种知识资源的管理能力的好坏会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具体到企业而言,企业的知识管理分为企业内部知识的开发管理和企业外部知识的投资管理。所谓的内部知识管理包含对企业工作中创造知识的提炼、整理、过滤和集中与共享。外部的投资管理就是对新技术等的购买与消化。项目管理属于企业的管理过程,应该归属于企业内部知识管理过程。内部管理的管理框架是:知识(隐性、显性)的分类、基于知识的工作程序、知识密集型业务过程的管理、保护知识和防止外溢等问题。从组织机制和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促进人力资源、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开发,构件全员参与的以知识积累、生产、获取、共享和利用为核心的企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