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营销管理 >> 品牌管理 >> 正文

多品牌战略是可怕的陷阱还是诱人的馅饼?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浙江企业多品牌“泛滥”?浙江是我国太阳能企业最多的省份,据不完全统计,仅海宁袁华镇,就有大大小小的太阳能企业500多家,浙江也是我国太阳能行业品牌最多的省份。在浙江,特别是海宁,一个企业有多个品牌是司空见惯的,笔者在某企业的仓库看到,不同品牌的包装箱就多达12种,甚至我的一企业老板朋友告诉我,他的公司有20多个太阳能品牌。据浙江一太阳能行业人士介绍,在浙江一些企业的多品牌,除部分自有品牌和贴牌外,有些却是“冒牌”,这给太阳能行业,特别是浙江太阳能行业带来严重危害,需要进行市场规范。

  除以上情况外,还有环普阳光旗下的“环普”和“华翔”,皇明旗下的 “欧迪克”、“冬冠”,天普旗下的“天普”、“英豪阳光”,桑乐的“红双喜”,华扬的“幸福泉”等等,都是多品牌战略的范例。

  当心:“多品牌”陷阱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日化企业都想学习“宝洁”和“欧莱雅”的多品牌策略,同样,几乎所有的太阳能企业也都想学习“皇明”和“太阳雨”的多品牌策略。但事实上目前成功的并不多。1999年,靠“小护士”站稳脚跟的丽斯达企图用新的品牌“兰歌”来进攻“大宝”。而那时“大宝”已经成为中低档护肤的第一品牌,分销已经深入到县一级城市。“兰歌”品牌一方面定位于“专业护理”,另一方面却是“低价”。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让它在诞生之初就因“低利润”而缺乏足够的经费去推广产品。据说当年丽斯达在“兰歌”项目上亏损一个亿,这等于“小护士”白卖一年。

  同样的故事并不是只有在日化行业上演,太阳能行业一些企业的多品牌战略也曾遭遇尴尬。如浙江湖州英科太阳能热水器有限公司旗下的“英科”和“北大阳光科玛”等,目前都因企业不具备多品牌运作的能力,而使主品牌收到影响。事实上,多品牌是方法,不是目的。它来源于对消费者不同需求的洞察,需要不同的品牌思考方法,甚至用完全不同的渠道销售。这就要求企业有几个品牌就要建立几套独立运作的队伍。目前一些拥有几个品牌的中小太阳能企业,大多数都缺乏建立几套独立运作队伍的能力,这些企业的多品牌战略既不利于自身企业成长,也不利于太阳能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有人说多品牌管理是“富人俱乐部”的游戏,即有雄厚实力的企业才玩得转的游戏。对于大部分太阳能企业而言,集中力量攻其一处即做好一个品牌才是出路。

  多品牌战略:经销商怎样玩转?

  中国乒乓球队的排兵布阵经常让人津津乐道,但前提是它有足够优秀的队员。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品牌竞争已逐渐取代了以价格竞争为主的市场竞争低级阶段,引导市场进入高级竞争阶段,品牌已成为企业在商战中取胜的一把利剑。品牌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产品质量、企业信用和特色文化。随着企业的多元化扩张和产业的整合,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会不断出现多个品牌。

  和厂家不同,商家面对的是众多的消费者,商家是可以玩转多品牌战略的。哪个百货商场不经营几十几百个品类?哪个超市货架上商品不是琳琅满目?即使一些小商店,也有数十个种类的商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品牌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