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营销管理 >> 品牌管理 >> 正文

打造第一品牌需要第一人才!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李俗贤 参加讨论

  随着经济不景气,包括企业经营不善,裁员成了今天一个热门话题。李俗贤认为,有一种人才企业不光不能裁,相反应该去抢。那么,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答案是:第一人才!

  成功的企业,当然是因为有个成功的企业家,但成功的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个能容纳奇才的高人,有奇人,才能创造奇迹。所以,企业首当其冲的是应该建立第一人才观,而不是去喊什么“以人为本”的口号。因为,只有第一人才,才能决定第一企业、第一品牌、第一市场。世界,一切从人开始,企业,一切从“第一人才”开始。

  人才虽然人人讲,但能弄明白的,可以说没几个,所以,在一般人眼里,人才未必是人才,庸才未必是庸才。譬如,有一个普遍现象,企业老板往往遇见一个相见恨晚的“人才”,当初以为如获至宝,以为自己高枕无忧,便又是请吃饭又是请风光又是高薪诱惑的,结果,日子不久,他说看走了眼,人才变成了庸才。当企业与一些高职位的职员之间的合作出现危机时,有人戏称,蜜月期过去了,好像企业找人才就如同找小蜜。

  企业与伙伴合作的好坏,当然属于双方的事情,所以每一方都有责任,但当初的决定权在企业自己,事关企业兴衰成败,与谁合作,首先是取决于企业家的英明抉择,而不是男人女人找对象找情人那么简单的一回事。决策的第一基础就是要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才,你有没有识别真正的人才的眼光,有没有真正容纳人才的雅量。分清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辅助企业顺畅经营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为企业护防安保的又是什么样的人才等等。

  人才就是人才,除非他本来就是个庸才。李俗贤认为,要分清人才与庸才不是什么神秘的难事,只要你能分清人才与庸才的特性就不难了。韦小宝那句“我就会拍马屁的功夫,有本事的不拍马屁,拍马屁的没本事”,虽不算科学,但也大致说明了可以从人的个性特征判断人才的思路。

  谁是决定奇迹与成功的人才?第一人才,每个有远见的想获得成功的企业,都应该毫不犹豫地去把他抢过来。可以说,一个普通的企业希望出现成功的奇迹,他是不可或缺的决定性核心人才。他是决定企业生死、兴衰、成败与奇迹的那个人。

  谁是第一人才?

  当我们明白什么是第一人才,以及懂得第一人才的重要意义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识别第一人才,区别第一人才,李俗贤简单的归纳了一个识别第一人才的方式,叫“三性”看人法,即区别性、独立性、体系性。

  第一,区别性。就是他思维的方式是区别于常人的,就像我们谈产品差异化一样,也就是,只有差异化思维的人才有可能创造出差异化的产品、差异化的品牌、差异化的市场来,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有时是天性,它是不可模仿的。他往往与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上司有可能因为他不“听话”而不喜欢他,同事有可能因为他和大家不同一而排挤他。所以,当我们遇见一个和大家意见不一致的人,要小心自己犯下后悔的错误。

  第二,独立性。他往往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坚决不做墙头的草、摇尾巴的狗、或者背信弃义的人。同时,他具有明显的特征,他会沉默、他会独处、他会思考,他需要独自的空间去创造,和一些假艺术家刻意的傲慢摆弄完全不能混为一谈,他绝不是有意的不合群,因为他有好的想法和好的事情,往往很是乐于与人分享。

  第三,体系性。他的思想主张,应该自成一体。有一个清晰的条理、明确的结构、核心的重点体系,而不是片面的表面的信口开河或者天马行空,这一特性对于企业的安全性尤为重要,也是考量第一人才功力的根本。因为,当有了好的创意,而没有注意到它科学性的时候,企业往往不是因为一个好创意而带来幸运,相反更多的可能是带来灾难。

  人才第一,团队第二。

  当然,要让企业的第一人才起到作用,你不可能让他当一个光杆司令,要成就一个第一企业第一市场第一品牌的奇迹,离不开团队,也就是为第一人才提供辅助性匹配人才梯队,好比第二、第三……人才等等,这就是企业人才秩序的必要性。

  对于员工的教育,往往我们会以“团队第一”,来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文化氛围,但对于我们清醒的企业家来说是错误的,而应该是“第一人才,第二团队。”团队是围绕着核心人才也就是这里讲的“第一人才”运转的。没有人才,哪来团队?没有第一人才,就是有团队,忙得团团转,也是瞎转!团队就是要服从,服从谁?服从“第一人才”,而不是去服从一个有问题的人,那样企业就要出大事了。那样,结果就是跟愚蠢的人干愚蠢的事,跟坏人干坏事。我们很多企业很多时候面临着这样的灾难,找了一个所谓的人才,搞得进退两难。

  人才特区,一企两制。

  一个职员进一家企业,往往首先要接受这家企业的培训,不管你是刚出校门的学生,还是资深的人士,培训什么,培训企业文化,也就是你要在这家企业干,你就要接受、适应、认同这样的企业文化,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管理需要,一个企业需要一个企业的信仰。但是,人才被同化同样也是一种危险,“第一人才”被同化更是一种灾难。比如,我们的创新团队、智囊团队。

  真正的“第一人才”包括关键性人才,不应该被任何一种文化形态束缚。索尼董事长井深之为什么自动辞职,而请一位外国人来管理他的企业,因为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被索尼的文化束缚了,索尼成也企业文化败也是文化。

  中国改革三十年,有两个词不可以忽视,一个是“经济特区”,一个是“一国两制”,这是中国自从进入现代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创举。没有“经济特区”,不要说三十年能跑出三百年的速度来,实际上中国的步子就跟本不可能迈开,可以说“经济特区”就是中国经济卫星的发射基地,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的火车头和发动机;另外,没有“一国两制”,可以说即使统一香港、澳门,和平的前提还是很难保证,更不要说香港澳门能稳定发展。

  大国、小家、中企业,道理没什么区别,“经济特区”、“一国两制”这两大创举,可以说,到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可以值得借鉴,对于中国企业的人才管理和发展改革,更是一个难得的合适的思想启示。

  特区性人才、特区性改革思路,无疑是既保留和发挥了特殊的价值,又避免了大风险性的破坏,同时,两种制度,更是避免了管理上的冲突,和平共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小庙一样可以容大佛

  人人都说我们的小企业找人才难啊,难在哪里?难在庙小容不下大佛,难在很难支付那笔数目不小的薪酬,是,如果这样想,真的是很难。从常识上讲,“第一人才”的要求不会低,也不太乐意进小企业,即使企业把他骗进去,也干不了多久,不然就是他在骗你,这年头,谁都不傻。

  但是,如果我们换种方式去想,也许没什么大不了。小企业一样可以拥有第一人才的机会,关键在于可变通的合作方式。

  我这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入股创业的方式,入股并非要你和他平起平坐,实际上是个话语权和成就感的问题,不然你想想,在关键时刻,我是老板,你是打工的,我坚持,难道你真能愿意把饭碗丢掉坚持已见,即使真的不想干了,有谁不是骑驴找马或者忍气吞声的,反正你的地盘你做主,实际上我给你的不光不是成就感,反而是个失败感,票子不多、前途不大,不要说人才,现在恐怕连一般人都不答应了。

  另一种是体制外合作的方式,比如,当你找一家好的广告公司合作,由于价格成本问题,你可能灵机一动,想把他的人才直接挖到自家来,可惜人家还是嫌你庙小,没有长期发展的保障(你不可能给他可以协同的策划创作团队)。

  有很多次,客户私下想找李俗贤去他们公司做品牌总监,都被我婉言谢绝了,后来,因多次伸出橄榄枝,希望我能帮助他们出谋划策,我说合作没问题,关键是怎么个合作法,他们答应给我多高多高的薪水,我说不行,最后,他们说你究竟想要多少,我说不是钱的问题,是体制的问题,我给他们提了点建议,我说,一你们没必要付冤枉钱,二你们没必要冒风险,一句话体制外合作,后来他们非常满意的认可了我的合作方案。我自己组织团队,自己运作管理,不受企业体制干扰,当然也不会去干扰企业的体制,这样一取两得,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企业省了钱办好事,我们有了自己的作为,很多企业认为请我们这样的机构,一定开价很高,其实不然,我们不会像那些大师乱要价,只是比那些普通的策划公司要高一点,当然,这个要看企业从什么角度看了。不管怎样,中国企业对于与特殊人才的合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有必要的思考。

  第一,是一个很关键的关键词,从品牌的角度,从传播的角度,不懂得第一的重要性,往往是不可能成功的。提出“第一人才”的观念,希望在此抛砖引玉,为中国企业寻找新的发展方式和契机,让第一人才,去为你创造第一企业、第一市场、第一品牌。

  让“第一人才”为你创造第一品牌!

Tags:品牌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