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营销管理 >> 品牌管理 >> 正文

国美VS苏宁:当红炸子鸡和实力派明星的较量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07年年末国美电器破釜沉舟,对大中电器收购的一锤定音,将本已暗潮涌动的家电连锁业放大成年度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这起年末重大并购案的宣告,家电连锁业的“三足鼎立”时代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寡头对决的非对称竞争时代。“美苏争霸”再度升级,战火在短期内从北京火速蔓延至全国重点城市,这不可避免地激起了包括家电厂商、消费群体、产业观察者等在内对其窥之一二的兴趣。

  国美:一路高歌的本土巨擘

  2007年12月14日,国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布公告显示,国美以36亿元收购大中电器。至此,已成功招安永乐的国美电器打造出一个新的“美中”关系共同体,以咄咄逼人之势向苏宁再次敲响安全警钟。据悉,国美电器在2007年11月底即拥有1009家的全国范围内的网络门店,托管大中后年内形成了超过 1100家门店的规模优势。

  此次国美电器在深入评估收购风险和机会成本的基础上以托管方式收购大中,目的在于更好地完成后期资源整合,并有效降低相关风险,进一步凸显规模经济优势以获得市场话语权。国美欲通过托管新大中来准确把握它在市场上尤其是北京地区的经营状况,并提升大中的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在对其整合收效显著后再完成国美、大中双品牌、同标准基础上的无缝对接并将大中装入到国美的上市公司中,实现整合后的协同效应。

  国美相关高层表示,收购大中后的国美在全国主要城市及地区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尤其是在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华北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区及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区,令竞争对手苏宁已难以望其项背。在完成一级市场良好布局的同时,国美还积极渗透到二、三级市场,欲在与竞争对手的次级市场争夺中先发制人。为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热衷于涉足通讯连锁和IT数码连锁的国美频频向目标企业抛出橄榄枝,与蜂星、迪信通等产品细分型连锁企业的接洽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网络的扩充和优化,依然被认为是国美今后一个很重要的增长方式。国美同时提出,08年国美在中心城市的主要增长方式,来源于单店利润的提升,网络的优化则是其主要途径。扩充网络必需的资金层面,国美则更是长袖善舞。早已借壳上市的国美通过介入国际资本市场,为资金储备作了充分的保障。

  似乎具备各种有利条件的国美,能否在岁末年初巩固了其中国3C卖场霸主地位之后顺利完成“美中”整合并乘胜追击,打造出国美愿景中的家电连锁航母,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苏宁:最新“三不政策”变阵以对“美中”关系

  收购大中未成正果的苏宁深知网络规模为连锁业态生存之本,于2007年12月29日以支付大额赔偿金的代价斥资3亿元收编19家特许加盟企业涉及的120 家连锁店,全国门店数量由500家骤升至620家。虽然这次收编早在苏宁的计划之中,但此时出手显然与前不久国美并购大中一案不无关联(这显然是苏宁在国美并购大中之后为了加快缩小被国美陡然拉大的店面数量差距而开始的店面拓展全面提速计划的一部分)与以往稳扎稳打的一贯风格不同的是,苏宁于08年年初大力推行“三不政策”:在京发展连锁店,不受数量限制,不受速度限制,不受北京当地资源限制。其充满强硬决战味道的2008年发展规划也指出了“北京保卫战”的指导方针——苏宁将倾全国之力,力促北京苏宁“冲击未来百店目标”。据苏宁华北地区执行总裁范志军介绍,苏宁2008年将主战旗舰店,典型代表是北京苏宁今年一季度就将新开8家店,而且“每家都是大块头” ,2009年底在京门店数达到100家也在既定计划之中。

  除了在数量上的扩张以外,苏宁区别于竞争对手的“自购店”战略也提速实施。早斥资5.32亿买下浦东第一店、2.04亿拿下武汉旗舰店后,苏宁又于08年 1月4日通过控股子公司以3.22亿的代价买下将形成正常年销售规模达3.6亿元(含税)的重庆嘉年华大厦。这一系列重大动作,旨在推进旗舰店战略的施行,并在局部地区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1] [2] 下一页

Tags:国美苏宁品牌消费打造塑造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