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外一个层面上,百思买期待用一种正常的供应商和零售商关系,来取代国内家电企业和大卖场之间不对称的商业关系,以改变零售商寄生式的生存方式。这种变革的方向必须基于客观现实的巨大改变:通过后台服务水平的提升来加强订单的准确率,提高物流效率,帮助家电生产企业缩短货款占用时间,从而让家电生产企业向自己倾注更大的资源,二者共生共荣。但由于百思买的扩张速度缓慢,未能形成规模优势,家电生产企业对于其“先付款后拿货”的模式并没有表现足够的热忱──缺乏庞大的市场销量基数,再好的货款支付体系也没有用。
“大公司将变得规模更大。”市场分析公司Retail Forward执行副总裁丹恩•斯坦尼克(Dan Stanek)表示,外国零售商十分热衷于进军中国市场,但是这个行业的竞争之惨烈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市场领导者的利润率非常微薄,仅为1%~3%。而百思买在美国的利润率为10%,可它能否将其盈利模式移植到中国,还存在众多变数。一开始,出于对百思买运营模式的恐慌,国美和苏宁都进行了战略调整,担心家电生产企业集体倒戈。想象中的场面没有出现,国美和苏宁回过神来,便像土狼一样争相在百思买身边寻址开店,与之展开你死我活的竞争,诉求于简单的“赢家通吃”逻辑。
考虑到品牌、运营模式以及消费者需求等因素,百思买短期内还只能在一线城市开设品牌商店,而其旗下的五星电器大多布局于二、三线城市。五星电器拥有100多家门店,产品结构与百思买相比,相差甚大,两者的业务叠加对于物流管理成本的控制是一个巨大挑战。除此之外,如何界定百思买和五星电器的新形象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百思买在今年年初爆发的诺基亚N73手机断货事件,让消费者看到了一个放下高端姿态的百思买,但也由此让消费者对其高端品牌打上了问号。
然而,百思买的竞争对手所依靠的,却是看得见的速度和快速的适应能力。磨刀霍霍的国美已经宣布将开设100家手机专卖店,同时将目光瞄上了电脑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国美正在细分和挖掘以往被忽略的市场。4年前,苏宁就致力于提高单店盈利能力,为此不惜在信息化后台管理方面投入血本。
在这个行业,由于市场领导者过于强大,后来者往往容易悲观。但人们或许忘记了一个事实:1997年,利润率下滑到0.68%的百思买濒临破产的边缘,可转瞬之间,它便成为这个行业咄咄逼人的竞争者。2001年,百思买进入加拿大市场,将当地家电零售业领袖企业之一的FutureShop收入囊中。两年之后,百思买在加拿大实施双品牌策略。仅仅一年时间,百思买便成为当地家电连锁业的领头羊,占据了34%的市场份额。
然而,新兴的中国市场毕竟不同于北美市场,在知名度、资源整合能力尚未具备的情况下,百思买进军中国市场后并没有显示出王者气象。困扰百思买的最大问题,或许不是它缺乏适应中国市场的能力,而是它能否追回逝去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