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营销管理 >> 营销案例 >> 正文

茶饮料第一品牌陨落的反思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当年辉煌一时、响彻全国的茶饮料第一品牌陨落五年过去了。身为曾经为之奋斗的集团一分子,五年来痛惜之情仍时刻萦绕心头。痛惜本可以前景无限的行业骄子短命夭折;痛惜国家的数亿资金被挥霍,付之东流;痛惜自己从此失去了国家干部身份,开始了漫长的打工之路;特别是看到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企业步其后尘,不遵循市场规律,肆意挥霍国家贷款,孤注一掷。坑害国家,殃及黎民。觉得有责任整理、还原当年茶饮料第一品牌的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轨迹,供快速消费品行业诸位同仁借鉴。

  集团座落在一个不通火车的普通农业县,成立于一九九三年。前身是服务于农村经济的供销合作社。当时在集团内部从上至下找一个中专毕业生都很难,大部分人员甚至连初中学历都没有。低素质的人员必然导致低素质的管理。就像一个胡乱拼凑的草台班子不可能演出经典戏剧一样,集团从诞生的那天起就留下了覆灭的隐患。九四年冰茶上市,九五年便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九六年猛增到5个亿,九八年则达到创记录的20个亿(有些媒体宣传的30个亿是以讹传讹,注入了太多的水分)。

  应该说集团开发的冰茶这个产品和选择的时机都是很成功的。当时国家经济正处在一个快速增长阶段,快速消费品行业刚刚走出“物资紧缺,凭票供应” 的萧条时代,饮料市场更加单调。中国人均饮料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国内饮料市场基本被美国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所主宰。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饮茶习惯,茶文化底蕴深厚,渊源流长。国人对茶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茶是天然、绿色、健康的饮品。而碳酸饮料则属于“舶来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冰茶是将传统的茶利用现代技术萃取其成分,与碳酸饮料制作工艺相融合,生产出介于纯茶和碳酸饮料之间的产品,卖点诉求为“解热解渴、爽口爽心”。打破了饮料市场沉闷单调的局面,一炮走红。

  就在集团事业发展得如日中天的时候,我看到了集团引进人才的启事。通过笔试、面试,把工作关系档案从遥远的承德调到了集团人事部。可以说,我是带着敬仰的心情调入该集团的。笼罩在集团上空的光环是那么的诱人:中国饮料十强排名第二的企业,铺天盖地的广告形象,董事长是全国人大代表、优秀企业家……等等,无一不在印证着一个现代企业的实力。集团还有一个独具特色的规矩:每天早晨上班前奏团歌,集体宣誓(开始丝毫没有感觉到有作秀的成分)。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当时颇有点荣誉感。

  按当时集团的规定,调入人员每人至少要缴纳一万元的股金,并按17%的年利率计息。面对高出银行四倍的利息,我兴奋的想把全部存款交给集团,后来怕同事误认有出风头之嫌才没多交。集团解体后每每想起这件事就惊出一身冷汗,好险哪!

  进入集团不久我的思想认识就发生了本质的转变。认识一个企业就如同认识一个人。比如你在大街上见到一个光彩照人的妙龄女郎,你的第一印象便是好感,甚至可能还会有爱慕之意。但如果你深入去了解发现这个女郎从事的是肮脏的职业,你的爱慕之意会顿消,甚至可能鄙弃。当你透过罩在企业头上的层层光环,成为其中的一员时,你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全部的。而不再是停留在通过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的肤浅品牌认识上。

  有人说:集团“升”于创新,“落”于管理。可谓一语中的。

  一.混乱的管理。

  时势造就英雄。冰茶的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是一个创新的产品,得益于当时的市场环境。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由几百人膨胀到近万人规模时,这个以农民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很快暴露出了诸多顽疾。一言概之:我还从未见过管理如此混乱的大型企业!不客气的说,管理层的素质水平不如农村生产队。这么大的企业集团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员工主体来自于本县,来自于本县的农民!管理层的平均学历在初中以下,更要命的是集团到各省公司,省公司到地级办事处,以及生产,采购供应,财务,运输,广告等等凡是重要的岗位全部是裙带关系!这些人别看业务素质低,捞钱个个是好手(集团垮掉后,里面的许多人却发了。有的拿着捞来的上百万元去炒房地产居然成了千万富翁,这是后话)。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营销案例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