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生产管理 >> 现场管理 >> 正文

实行“三集中”是管理市场化的体现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过去,厂房内的地面上到处都是乱扔的焊条,产品和原料混杂堆放也随处可见;

  如今,举目可见的是整洁、有序的工作面,井井有条的原料堆和格格有序的成品线;

  从前,工人只要混上班,就能挣到钱,管他成品有多少,合格占几成,与咱无关;

  现在,只有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生产出了合格产品才能挣到钱,多出优质产品,工资就能翻几番;

  ……

  而这些细小的变化,全源于企业内部机制的改变。面对市场经济“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要求,2002年,晋西机器工业集团(以下简称“晋机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对公司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通过民主评议,竞聘组阁,初步实现了干部的能上能下;

  通过全员竞聘上岗,逐步实现了员工的能进能出;

  通过调整岗位结构工资,初步实现了收入的能高能低;

  通过奖优罚劣,责任分段,逐步走上了产品质量“零废品”的良性循环;

  ……

  而这一系列企业机制的转变,其核心观念就是“市场化”,而这大大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平均一个班干两根火车轴,原来瞎干混班,一个月拿上几百元;现在挣钱凭质量,一个月废一根轴,工资可能只有百十元,要是根根是优品,工资可以拿到5000元。”一位工人给记者算了一笔“次优账”。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为此,集团加大了产品的检查力度,通过自检、道检、分厂检、总厂检等层层把关,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在这些检查中,自检是第一关,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关,集团实行了将产品质量与工人工资挂钩的办法后,产品质量“零废品”开始成为现实。

[1] [2] 下一页

Tags:$False$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