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工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追踪国际汽车制造业生产方式革命潮流,同时引进大量国外流行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但无论是JIT的采用,还是MRPⅡ的应用,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有调查显示我国实施 MRP II 的成功率仅 10%。根本原因是信息时代的生产方式革命必须基于“规模生产”,而我国制造业的生产还远没有达到规模化。实践证明,跨越“规模生产”阶段而采用信息时代的生产方式只能采用“协调并进”的路线。
二、我国汽车工业生产方式革新方向
(一)充分利用资源,迅速形成规模生产
我国汽车产业的落后现状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悬殊差距,要求我们的汽车企业必须进行大规模资源整合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以产品为核心,通过技术的重组推动资产的重组,从而实现规模生产。杨斌教授研究提出,可组建2~3个大型集团,与跨国公司合资经营,形成在国有企业参与下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相互竞争的局面,然后国有资本逐步退出传统轿车工业领域。首先,实现迅速的规模扩张,有效降低成本,从而进一步支持在研发、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需要的巨额投资。其次,可以积极地进行资源结构的调整和配置的优化。第三,有效地利用合资、合作机会,引入高新技术。第四,明晰产权,实行委托代理和责任传递,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结合先进管理理念,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条件,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能够加快实现我国工业跨越式发展。从信息化的层次看,信息化包含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以及社会生活信息化五个层面。汽车企业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汽车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获取信息经济效益的过程。在经历了单元管理信息系统 (MIS)阶段、企业内部集成MIS阶段、企业间电子数据交换 (EDI)阶段后,企业信息化开始步入电子商务时代,即企业内部的MIS变成了互联网,企业间的EDI系统及其他专线连接系统发展成为符合互联网标准的企业外部信息系统。当然,企业信息化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信息化不能局限于建设计算机网络、上网,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在企业活动中的应用,关系到企业各个部门,与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经营目标、战略定位等都有密切关联。只有利用本土优势,积极探索中国汽车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才是追赶世界汽车工业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