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事故隐患就象一颗颗隐形的定时炸弹,若不及时排除,日后必将后患无穷。工作在安全生产岗位上的同志也知道,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安全隐患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对待它的存在,尽可能避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所以说,隐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隐患多多,险情处处,却视而不见,漠视隐患,这才是最大的隐患。追根寻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短期行为和利益的驱动是漠视隐患的祸根
有些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一些承包期限较短的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企业的安全生产,轻视安全隐患的存在,体现为生产盲目扩能,设备超负荷运行,从业人员疲劳作战,久而久之最终酿成大祸。
二、安全资金投入的欠帐使隐患悄然而生
有些生产经营单位不重视提高企业管理和安全技术水平,更不舍得花钱投入在安全生产上,只知一味地省钱,以致于设备陈旧、防护设施缺乏、劳动保护用品从简,甚至根本不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这样做看似节约了一笔钱,但大大增加了隐患的存在因素,从而使一些本可避免的安全事故不幸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安全经费的不到位从根本上是因小失大、拣芝麻丢西瓜的事,既不利已也不利人。
三、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
有些生产经营单位,对上级安全监管部门在依法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事故隐患发出的《整改指令书》,充耳不闻,阳奉阴违。生产中麻痹大意,常规性操作,习惯性违章指挥,侥幸地认为事故不可能在此时此地发生,使得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在漠然中发生。
四、忽视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有些生产经营单位一方面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组织对法人、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心存反感,不重视,不耐烦,认为多此一举。另一方面又不按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面的明文规定执行,对必要的职工教育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或者干脆省略。例如,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新职工没有实行“三级教育”即进车间,特种作业人员也不持证上岗,使得从业人员在思想意识上产生“隐患”,在生产过程中掌握不了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因而造成潜在的危险。
上述种种情况,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有些生产经营单位中,所以,如何消除隐患,如何将隐患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是每个经营者和决策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自觉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好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事,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了,才能清楚地认识到隐患可能带来的危害。
其次,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险系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舍得安全经费的投入,通过对安全生产硬件、软件的改善,反过来促进经济效益的无形增长。
第三、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牢记血的教训,珍惜生命,关爱生命。警钟长鸣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行动上,只有不断地提高管理和安全技术水平,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才能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虽然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发生事故后要进行责任追究,但只是一种必要的惩戒,毕竟挽回不了鲜活的生命和造成的经济损失。
总之,我们要牢记江总书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教诲,充分认识到漠视隐患,直至隐患成灾,才是最大的隐患,在工作中首先要铲除思想上的隐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