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南京市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新闻发布会上,相关专家表示,中国的许多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面临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发展总部经济是中心城市转型的有效途径,加快总部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
据了解,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都提出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已经成为这些城市的支柱性产业。
总部经济,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具有效益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组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提升全球分工地位的战略选择
据了解,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水平显著提升,目前已有21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制造”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世界消费,中国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但是,从总体上说,“中国制造”附加值普遍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
数据显示,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中国制造业消耗了大量的物质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压力。由于分工地位较低,技术水平不高,中国单位GDP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比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分别高2.4倍、4.6倍、8倍和0.3倍。与巨大的资源消耗相比,“中国制造”获得的则是微薄的利润。
此外,“中国制造”带来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国际贸易摩擦让中国企业应接不暇。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中国共遭遇80起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调查,还遭遇17起美国知识产权调查;中国在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后,2007年又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推进总部经济发展,逐渐占据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改变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总部经济发展是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分工地位的战略选择。
中心城市转型的有效途径
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刘牧雨介绍,自2002年以来,大城市都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都把“发展总部经济”写入城市“十一五”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鼓励发展总部经济。
“中国许多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面临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赵弘认为,从国际经验看,发展总部经济是中心城市转型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