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正在颠覆美国乃至世界汽车工业的格局,据全球观察人士最近的判断:美国三大汽车企业将变为两家,结构性调整一触即发,即使吞并了克莱斯勒,通用汽车以及存活下来的福特汽车,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也将处于弱势地位。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快传统制造业从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战略转移,无论是在包括营销、服务的市场层面,还是包括制造、研发、设计的产业层面,这种转移的速度必然加快。未来,越来越多的跨国汽车制造商将会把中国视为主战场。
然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深广,外资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控制和渗透日益加深,已经形成了从研发、采购、整车及零部件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以及汽车金融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2008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工业组装项目遭遇整体困难,同样是2008年,欧盟和美国针对中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在WTO挑起诉讼。在外资主导下,中国汽车产业入世之后的问题逐渐显现。
与此同时,同样作为新兴市场的俄罗斯、印度、巴西正在逐步强大,同样采取“市场换技术”的政策,俄罗斯正在吸引新一轮的跨国投资热潮,印度本土汽车制造商塔塔汽车通过并购陆虎以及超低成本的自主小车Nano的问世,开始引起足够的关注。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是应该更加开放,打破50%的合资股比结构;还是更多保护,甚至完全摆脱对外资的依赖?目前两种论调的争论正在中国汽车业界喧嚣尘上。
继续坚持现有合资底线
合资企业是中外双方整体利益的优化和平衡,通用中国公司原商务总监周方裕表示,中国的汽车合资企业经历了合资初期,中外双方股东的绝对控制,目前已经可以独立自主的制定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
合资企业的目的是针对国内市场,外方始终担心知识产权的流失,因此总有一些禁忌,以上海通用为例,没有母公司的允许,不能独立到国外拓展业务;上海通用的技术使用一定要经过通用的允许;合资公司的所有投资一定要得到股东方的允许。
合资的机制当然对合资企业有一定的限制,举例来说,在合资股比的限制下,如果上海通用的产品要出口到巴西市场,通用就要考虑是否会与通用在当地的企业竞争的问题,而在巴西通用是100%控股。
通用要将上汽通用五菱打造成全球微型车制造基地,但是针对五菱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南美,挂雪佛兰还是五菱的商标,有过激烈的讨论,雪佛兰品牌的知名度有利于销售,但是低端的产品对于品牌本身的伤害客观存在。
日产集团承诺可以让东风有限利用日产全球的网络销售汽车,但是东风有限旗下的东风品牌的商用车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进展。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合资企业的触角更多地放在国内市场。
至于出口,产业界预测的未来可能方案是——出口地方要是母公司没有涉及的市场,出口的产品也是母公司产品的一种补充,更多的时候,是与国内的自主品牌在低端市场展开竞争。
“随着合资的深化和市场的变化,未来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申请在中国建立外资控股的出口型企业。这将是一个趋势。”周方裕认为,“只有当中国的合资企业可以在欧美发达国家与跨国公司直接竞争了,中国的汽车就足够强大了,合资企业的限制也就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