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开放性”成长
由于社会问题的错杂性,企业不可能单独寻找到答案,也无法满足所有利益方的诉求,只有寻求多方的合作才能发挥协同效应
一位网友写道:“震灾面前,大家都在行动,真是令人感动。但对于灾后重建,我觉得很需要一个由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公众组成的联席重建理事会,建立一个长期的、可以信任的、多方合作的、有效协调的机制。没有这些组织之间的信任,没有一种有效的运营和监督,重建工作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希望这次地震能有一个突破,形成一种多元合作参与共建的救灾模式。”
必须强调现代社会分工“各司其责”的原则:属于政府的,交给政府;属于企业的,交给企业;属于NGO的,交给NGO;属于媒体的,交给媒体。术业有专攻,各自的定位若发生混淆,结果难免出问题。
多方合作达成共赢
在国外有一个专门从事慈善营销的基金组织:(PRODUCT)RED机构,它是2006年由摇滚乐队U2主唱Bono、关怀非洲团体及全球基金共同组建。它通过将企业产品、慈善行为和消费者购买,进行有效的绑定。其做法是:通过各企业授权使用“(PRODUCT)RED品牌”标示的产品,将指定产品的一部分销售利润,捐助给“(PRODUCT)RED组织”,帮助非洲艾滋病人,消费者通过购买产品来变相捐助、帮助别人。
将这三者绑定,需要知道三者各自不同的需求:慈善机构需要资金,帮助更多的人;企业需要新的营销手段来维系产品或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消费者喜欢对社会有贡献和责任感的企业(或政治家),愿意购买这些企业的产品。这三者构成了一种有益的商业关系,通过商业模式的运作可以使三者都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参与的企业包括摩托罗拉新品、苹果新品、匡威、盖普童装、阿玛尼等国际品牌。
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愿意购买“含有慈善捐款的产品”,哪怕是略贵一点。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单支产品或一段时间的部分利润,来做慈善事业,体现的是社会责任感。
对于慈善机构而言,企业将部分产品的部分利润,专注于某一地区的某一方面来做慈善,达到聚焦的效果。
对于媒体而言,企业品牌传播的利益需要通过媒体来向消费者传播,在产品的包装上需要体现慈善产品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