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组织结构 >> 结构设计 >> 正文

我国减震隔震消震建筑技术浮出水面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中国建材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清华大学建筑系专家张明见指出,建筑界已经有不少人相继对现行的抗震设计标准和抗震措施所依据的刚性结构理论基础提出了质疑,而在中国,陆建衡就是一个代表。“陆建衡是以以动态平衡为基础的刚柔相济理论体系来替代现今世界几十年来遵循的以静态平衡的刚性结构理论为基础的刚性结构体体系。以刚柔相济理论体系为基础的减震、隔震和消震设计替代抗震设计,这一科研成果应该是人类创造性地应对地震灾害的一场革命。”张明见评价说。

  节约型抗震建筑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建筑抗震标准也紧接着成为建筑界讨论和关注的热点话题。但陆建衡发现,人们一谈建筑抗震标准总是言必称地震等级,诸如把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从6度提高到7度或8度等等。

  “这说明,我们目前通行的抗震标准仍然是与地球死扛的传统思维,提高抗震标准所追求的就是抗得住。”陆建衡说。他认为,按照这种思维建造楼房,就要从施工上采取提高砼标号、加大钢筋的直径及配比量等措施,而这必然会造成建筑成本和投资的无限增加。

  “如果按照我们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在建筑物基础上进行减震、隔震、消震的设计和设置,切断地震带来的冲击力,避免与地球死扛,而建筑物的主体建造部分根本用不着增加抗震强度,这是节约的抗震标准。”陆建衡表示。

  陆建衡之所以主张节约,是因为其一项名为低层楼房加层结构的技术,这一技术的重大优越性在于,可以在不拆迁建筑物的基础上,通过规划设计和结构改变增加建筑物的高度并改变其外观,把5层楼变成10层甚至更高。

  按照陆建衡的说法,建筑物抗震减震装置专利技术用于新加高层建筑,可将建筑物整体有机地隔离成两个受力体系,由直接传递转化为间接传递,将地震冲击波冲击建筑物的传力通道,有效地全部隔断,能彻底保证加层之后楼房的安全性。

  有房地产界人士指出,这一楼房加层技术彻底打破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旧观念,将引领一场房地产革命,尤其在建设用地紧张、房价高涨、人口密度大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为改善人民群众越来越紧张的住房问题寻找到了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模式。

上一页  [1] [2] 

Tags:结构设计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