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组织结构 >> 结构设计 >> 正文

地震灾区公路恢复重建技术研讨会召开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中国交通报 刘兴增 参加讨论

  一般来说,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是桥梁工程结构本身所难以抵御的。李正熔认为,解决方法主要是在桥梁选址时应尽量避开地质活动断层及其临近地段,避开危及桥梁结构安全、有可能滑坡或崩塌地段,避开有可能液化的软弱土层地段。如果无法避开上述地段,则应考虑对地基进行可量化的有效处理等办法来解决。

  而桥梁结构强烈震动引起的破坏有可能是因为桥梁遭遇的地震动的强度远远超过设计预期的强度,也有可能是因为在桥梁总体方案设计、细部构造设计、施工方法及施工质量上存在缺陷。李正熔建议,高烈度地震区的的桥梁应选用对地震动作用效应不特别敏感的桥型结构,尽可能采用整体性和规则性好的结构体系。同时,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以提高桥梁结构的强度、刚度及延性。

  强化隧道耐震性和韧性

  从震区隧道主要灾害类型分析,地质条件对隧道影响最大。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王华牢提出,应从规划、设计阶段即考虑可能的变因并避开不良地质因素,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条件,适当调整支护以及衬砌厚度和形式,以便将灾害减到最低程度。

  王华牢强调,虽然隧道受震效应不显著,但必要的耐震分析和韧性设计仍然是减轻或避免结构体在遭遇强烈地震波作用时产生开裂或剪断的主要方法。他认为,整体耐震分析的模式应根据地质体的特性进行耐震分析和结构设计,并核查隧道的横向与纵向变形是否满足要求。在韧性方面拟采用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设计的思路,以适当的钢筋量满足最高与最低钢筋比的要求,使衬砌的刚度与韧性处于最合适的状态。

  此外,王华牢还提出,面对震区山高谷深、地质破碎和边坡陡峭等难以避免的情况,合理的进洞方式与翔实的动态力学行为分析,是保证隧道洞口稳定的关键。

  “我们对灾害的认识,得出的评估结论,提出的意见建议,都是初步的、粗浅的。”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中,专家们满怀对灾区人民的深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他们表示,将充分利用震后第一手资料、工程工点详细检测成果,结合国家地震烈度划分、工程设计施工等资料,多专业、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总结,研究行业抗震标准,全面提高我国公路抗震水平。据悉,目前正在申报的2009年度西部交通科研项目中,涉及交通防灾减灾技术的项目达62项,占21%。

上一页  [1] [2] 

Tags:结构设计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