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刚刚实行的《劳动合同法》和正在制订的《社会保险法》,不仅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8月19日在杭召开的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2008年年会上,国内著名劳动经济学专家从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角度,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必要性。
近来一些地方和企业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困难,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但当地工资水平没有随之上涨,不涨工资就不再能吸引劳动力,于是,原有的经济增长趋势就会受制。比如,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招工难”,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种现象。
对此,专家们表示,企业必须善待劳动者,才能保证获得足够劳动力来源。中国社科院蔡昉教授说,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源泉,从劳动力驱动转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依靠技术进步等其他途径创造增长空间。普通劳动者、中低收入者,也将通过这个转型过程提高收入。
浙江省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在全国排名靠后,这与浙江经济活跃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密切相关。但在中国人民大学郑成功教授看来,充分就业有利于提高保障程度,但不能替代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还应当是高质量、稳定的就业。郑成功还提出,提供社会保障、福利等服务,将为社会产生大量就业岗位。比如,为老年人、残疾人服务,妇女儿童福利事业等,会促进新的服务门类发展。也许今后,人们想到的服务业不仅是茶室、洗脚屋,还有这些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服务业。
此次年会由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和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联合承办,吸引了全国80余所高校的200多名研究人员。学者们专注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制度,尤其农民工如何参加社会保险、城镇居民如何参加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如何筹资,改善农民健康保障水平;探索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方式,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等一系列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