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组织结构 >> 岗位体系 >> 正文

岗位体系:莫让制度成花瓶摆设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中国石油石化 李伟林 参加讨论

  企业在向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可规范运营体系,并减少和避免人治现象的发生。很多企业经过多年的制度化建设后,规章制度越来越多,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可以有效执行的制度却很稀缺,众多规章制度只是成了装点门面的摆设。

  之所以产生这种制度繁多但又无“法”可依的现象,原因众多;而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则需要企业重新思考制度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制定和执行制度。

  聚焦成本和效率

  企业建立制度,是为了确保内部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以优化内部运作过程。制度可以指导、规范和约束内部全体人员或特定人员的行为,同时也是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管理和领导下属、监督与控制环节的工具。

  但企业的经济特性决定了制度体系的本质作用,不仅应为管理者提供管理工具,还必须为企业的优化运作过程提供指引,指导员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和提高运作效率。通过影响员工的行为,制度可以在三个方面对企业的成本或效率产生影响:减少犯错误成本;提高运作效率或降低运作成本;固化选择成本。

  与此相对应,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制度归为三类:第一类为控制性制度,以帮助减少错误成本。错误行为具有概率性特征,这种行为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所以,企业应该在制度中明确指出何种行为在企业内是被许可和提倡的,何种行为是被禁止和避免的,以及如果发生这类行为,企业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将对员工个体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第二类为操作性制度,以提高运作效率或降低运作成本。运作行为是例行的,是在日常或特定工作中所必然发生、经常发生的行为,所以企业在制度中应尽可能详细地列出关键行为发生时,员工所必须采用的操作方式、要点、过程以及原则等内容。

  第三类为指导性制度,以固化选择成本。选择是一种决策行为,具有风险性。这种行为在企业中并不经常发生,甚至可能根本不会发生。但是由于决策或选择需要考虑时间、环境等因素,具有不可重复的特点,而不同组织层级的人员在进行决策和选择时,其选择的方式和范围亦各不相同,所以需要在制度中明确规定决策与选择的条件、原则和方向等内容。

  建立制度体系

  制度对企业成本或效率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影响,企业建立制度也应在业务体系中综合各种因素,以设定制度内容。

  当企业出现某个问题或要对某项工作进行规范而需拟定制度时,必须综合考虑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或者工作涉及的整体业务范围,全面权衡以拟定制度,并修订与所拟定的制度相关联的其他制度。

  由于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所需行为表现,均取决于组织层级和工作流程中的节点位置,这就需要企业对内部工作按照流程和所涉及的岗位层级进行分析、分解,以选择适合的制度类型或制度组合。由于不同层级的人员,工作内容和重点并不一致,处于流程中不同节点的人员,工作内容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制度中需要明确各岗位应该执行何种工作内容。在企业制度中,如果只规定工作流程和每项工作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与行为,却不落实完成工作的具体岗位,并且没有其他制度作为配套支撑,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推诿扯皮、推脱责任的现象,从而导致制度无法实施,没有效果。

  用经验订制度

  通过制度清晰界定责权范围,意味着企业具有相关的行为经历,并感知、感受了这些行为对企业成本或效率的影响。企业通过学习和总结过往经历、经验,以及进行必要的创新,才能够建立相应的制度。这种学习可以源自企业内部,也可以源自企业外部。

[1] [2] 下一页

Tags:岗位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