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采用面向对象思想
需求是不稳定的,因而没有不变的需求,然而需求之中却有稳定的东西,这就是对象。世界都是由对象组成的,而对象都是持久的,例如动物、植物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虽然对象也在变化,动物、植物也在不断的进化。但对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存在,动植物的存在时间肯定比任何一家企业长久。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的精髓就是从企业的不稳定需求中分析出企业的稳定对象,以企业对象为基础来组织需求、构架系统。这样得出的系统就会比传统的系统要稳定得多,因为企业的模式一旦变化,只需要将稳定的企业对象重新组织就行了。
面向对象(OO)技术的三大特征保证了采用OO技术可以建立易于改变和加强可重用性的软件系统。封装可以把问题影响的范围缩小,外部的变化要求对系统的影响可以限定到某个类层次或某些类层次中,从而改变系统的一部分相对简单;继承可以使改变基于原有技术基础,很大程度上减少重复开发工作;多态的应用可以使开发和设计人员在相对统一的接口下更改系统的实现细节,从而改变系统的行为。
显然,OO技术是一种增强软件可维护性、健壮性以及保持设计稳定性的一种分析和设计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对需求变更进行反应,并可相对减少需求变更需要的成本。因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应该尽量的采用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来构建系统和开发系统。
6。需求变更控制
正如前文所言,需求变更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那么当需求变更发生后项目开发人员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般来讲,需求的变更通常意味着需求的增加,需求的减少相对很少,而且处理也比较容易。当客户提出新需求的时候,项目开发人员应该分析这些新需求对项目现阶段带来的风险,得出双方实现变更需求的需要的成本,包括时间、人力、资源等等方面,再与客户商讨是否有必要进行变更和如何在最小代价下实现变更。
当客户确实希望进行需求变更时,可以让开发人员开发一个快速原型,让用户体验一下,以确保客户确确实实的希望添加这些需求。在客户和项目开发人员共同确定了需求变更后,项目开发人员应该与客户签订一份新的合同。
当客户提出需求变更并且签订了合同后或是开发人员根据市场和国家政策作出的需求变更得到确证后,项目开发人员应该决定何时实施这些变更。对于那些对系统影响不大和一些优先权十分高的需求变更可以立即在项目中实施,而对于那些对于整个系统现阶段的开发影响很大,而且又不是十分紧急的需求可以放在下一个版本中进行。无论是立即实施还是放在下一个版本中,都应该给新的需求一个充足的开发和测试时间,保证产品质量。
结论
在面对需求变更时,除了通过减少需求变更和规范文档,从分析和设计的角度通过采用合理的分析和设计方法适应需求变更以外,还应该改变我们设计的意识和对需求变更的理解,做好对需求变更的控制和管理,做到对需求变更的灵活应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维护代价和提高用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