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行成本管理是有效整合审计资源的杠杆。当前,审计资源的稀缺性与繁重的审计任务,是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一对矛盾,与此同时,由于审计组织内部分工很细,各个专业审计自成一体,力量很难统一调配,形不成合力,因此
审计署在《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对审计资源进行整合。审计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按各专业审计分工负责,以及各部门由不同领导分管的现实状况,难免导致“责任田”意识,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因此在审计组织内部分工管理模式不变的前提下,资源整合必须另辟蹊径,而审计项目成本不失为一种整合审计资源的有效杠杆。
在审计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而在确定审计项目成本时,审计人员数量和审计天数是关键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审计人员数量将项目成本和资源整合控制关联起来,以项目成本为指挥棒,间接地实现审计人员在不同审计项目间的配置。
(二)进行成本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和现场管理的手段。在粗放的项目计划管理办法下,对审计项目计划的执行期限只有大致的规定,审计组只要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审计任务即可,而审计实施中多少人员参与,用多少时间,花多少经费均不是关注的重点,因此在审计现场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在所难免,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形象也受到影响。
根据以上审计项目成本计算公式,在成本总额限制下,审计组只有通过精简人员,提高现场工作效率,减少现场工作天数等措施来实现成本控制目标,这些措施对于加强审计现场管理,树立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进行成本管理是促进突出审计重点的有力措施。“全面审计,突出重点”一直是审计机关和人员追求的境界,通过审计成本资源的硬性约束,可以进一步促进审计组和审计人员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念,想方设法抓住审计重点,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三、审计项目成本管理的原则
(一)预算管理,全员参与原则。预算管理是指审计项目经费均应纳入预算管理,并通过编报概算和预算,核定概算和预算,适时调整预算,以及严格执行预算,实行经费限额管理,凡是未纳入项目经费预算的支出,不能报账。审计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由各个职能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分工协助开展。各审计项目实施部门和审计组,以及全体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内部相关管理规定,在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二)过程控制,动态管理原则。要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实施成本管理,即成本管理要覆盖包括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终结的全过程。同时,由于审计工作存在一些不可预见因素,如发现案件线索、实施方案调整等,所以项目预算也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审计工作进展,按照管理权限,适时进行调整,进行动态管理。
(三)重点倾斜,保证质量原则。对审计机关确定的重点审计项目或已经发现重大案件和重大问题的审计项目,在经费要予以适当倾斜。由于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节约经费,因此,当成本管理与审计工作质量发生矛盾时,必须保证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成本管理要服务服从与审计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