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公共关系 >> 危机管理 >> 正文

应急决策水平决定危机管理的效率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北京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案例式分析在西方一些国家非常流行,已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思路和方法

  现代化是一个充满机遇、挑战和风险的阶段。从国际比较来看,人类迄今为止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过二三百年,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了工业社会,但所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加起来不到12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0%。实现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跨越,美国用了100年的时间,日本和韩国分别用了68年和25年的时间,而中国的人口比这些所有工业国家加起来还要多,我们具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后发优势,计划用17年的时间来实现美国在100年的时间里所完成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变革。可见,目标之宏伟、情况之复杂、矛盾之突出、任务之艰巨。这就意味着我国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来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二三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历程,西方国家渐次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会在这二三十年集中出现。这段时间不仅是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公共危机事件的多发期。危机事件的发生和增多,既反映和暴露了目前存在的发展中的不协调、管理上的缺陷以及诸多社会矛盾,又是一个现代化过程难以回避的重大挑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妥善处置,尤其是需要总结和借鉴以往对这类事件的认识以及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案例的作用是通过对过去发生的一些带有典型性的个案事件的分析,为今后处理同类事件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理论研究提供实证材料。近些年,案例式教学、案例式工作改进、援例分析,在西方一些国家非常流行,成为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方法。维民同志编著的这本《应急管理100例》,共收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危机案例100个,基本涵盖了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这方面的重大事件,比较全面、系统、翔实地介绍和分析了这些事件发生、发展、处理的客观过程以及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可以说,既是对以往危机处理规律、方法的概括,也是一次对公共危机管理进行实证研究的重要探索。

  对应急管理进行案例研究,《应急管理100例》开了一个好头

  案例研究是通过对一个个事件的具体分析和对同类案件进行比较,从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由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参考答案。无论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其他社会组织,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处理的一个个案例。我们应当善于总结,善于学习,善于反思,从这些具体实践中精选出典型案例来,不断充实和丰富相关的案例库,并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使其成为一种十分宝贵的活资源,成为重要的资料库、方法库和思想库。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向广大读者推荐这本《应急管理100例》,并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这件事情,学习和运用这种方法,在案例研究和案例库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这本书正是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实证分析和参考思路。我看这本书所收录的案例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典型性。书中所收集的都是典型的公共危机事件,具有公共危机事件的基本特征和相关要素,而且其起因、发生、发展和处理过程的诸环节都具有典型意义。二是代表性。这些案例代表了相关领域公共危机事件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处理方式,以精选的较少的案例和较小的篇幅,对公共危机事件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介绍。三是真实性。案例都取材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真实事件,许多还是我们共同经历过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件,读起来真实可信。四是参考性。案例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事件介绍,又有分析点评,有的还链接了相关背景和知识,可以从多方面给人以参考和启发。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就应当总结这方面的案例和经验,研究公共危机的特点和规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应急机制,有效应对风险,把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和抗御风险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页  [1] [2] 

Tags:危机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