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公共关系 >> 危机管理 >> 正文

杜邦:200年家族企业的危机管理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英才》 刘建辉 参加讨论

  董事会中唯一的年轻人、伊雷内的曾孙艾尔弗雷德•伊雷内•杜邦大为不满。他与两个堂兄弟决定携手作战,这就是日后人们津津乐道的“杜邦中兴三巨头”。杜邦家族的产业终于没有落入外人之手。杜邦公司历史上第一次重大危机得以安然度过。

  三位堂兄弟果断地抛弃了“亨利将军”的管理方式,精心设计了一个集团式¾¬营的管理体制。在美国,杜邦公司是第一家把单人决策改为集团式经营的公司。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初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雏形。

  三兄弟将家族企业的管理制度化,而不是仅仅依靠个人的单打独斗。但是当杜邦公司的许多专利都期满时,一下子出现了很多劲敌,公司第二次面临着重重危机。1962年,家族的第五代掌门人科普兰授命于危难之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他被称为“危机时代的起跑者”。

  科普兰带领杜邦公司走出危机的方式充满了家族式战争色彩。他发现集团式经¬营权力过于集中,没有弹性,不能适应市场变化,于是进行了改革,实行多分部体制,把权力下放。1967年底,科普兰把总经¬理一职让给了非杜邦家族的马可,财务委员会议议长也由别人担任,自己专任董事长一职,从而形成了“三头马车式”的体制。1971年,科普兰又让出了董事长的职务。

  科普兰也是杜邦家族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他之前,非杜邦家族的人从来不能担任最高管理职务。杜邦家族甚至实行同族通婚,以防家族财产外溢。有人指出,一个杰出的管理者必定是一个高明的授权人,充分授权是管理企业的最佳手段。正是因为科普兰懂得如何做好一个领导者,才使得杜邦家族的企业能越走越远。

  时至今日,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杜邦公司董事会中的家族成员比例越来越小,但是杜邦家族仍然控制着公司的主要决策。这与杜邦家族一直重视对家族成员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家族的所有男性成员都必须从基层工作开始,奋斗五六年后,由几位长辈对其表现作出评估。如果评估的结论不好,他就会被请出公司;如果评价很高,那么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锻炼。科普兰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产品与形象的转型

  杜邦家族的发迹靠的是火药,发的是战争财,在杜邦公司历史的前120年里确实如此,这成为了这家公司沉重的历史包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杜邦公司开始开拓民用化工产品。当时的公司决策层认识到公司要继续发展就要开发新的产品,而更大的市场需求来自于民间而不是军方。

  上世纪20年代杜邦公司建立起美国第一个人造丝工厂,以后又控制了赛璐珞生产的75%—100%,垄断了合成氨。而且在30年代后,杜邦公司致力于发展新产品,垄断新的化学产品生产。从30年代到60年代,被杜邦公司首先控制的、有着重要意义的化学工业新产品有:合成橡胶、尿素、乙烯、尼龙、的确凉、塑料等,自此以后,杜邦公司成功实现了转型,现在它更多地被认为是一个民用化学化工企业,而不是军火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开始转型为科技公司。杜邦公司的中国区总裁王建平将这种转型描述为“结果很成功,但过程很痛苦,尤其是对杜邦这样的大公司”。

  另外,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杜邦也在有意识地积极偿还历史负债。上世纪90年代,杜邦公司提出要减少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并提出2010年温室气体排放减少65%,能源消耗持平等目标;2003年提前完成了这一目标。杜邦公司被美国《商业周刊》选为“绿色企业”的首位。

上一页  [1] [2] 

Tags:危机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