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公共关系 >> 公关管理案例 >> 正文

成都:一个城市的去地震化营销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经济观察报 谢良兵 参加讨论

  当地官员称,这种内心对于来成都的恐惧,源自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而媒体前期报道的过度悲情渲染,也让成都这个轻受灾地区,在外人的心目中俨然成了一座不再安全的城市。“灾区”开始成为成都不愿背负的沉重帽子。

  很多成都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地震之后,许多不常联系的朋友不断地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询问情况,进行慰问,一开始这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但一个多月之后,还是仍有不少人这样询问,就让成都人开始觉得有些厌烦和担忧了。

  事实上,当地政府的心理也有一些矛盾。一方面,希望把成都定位成灾区,这样可以获得一些优惠政策或项目的支援,事实上成都也的确是灾区;但另一方面,又担心这种定位,长期会影响到成都的整体形象,会让成都的旅游业和投资环境等恶化。

  于是,“灾区”一词让当地政府变得敏感起来。

  一个未经证实的例子是,中央电视台有地震灾区天气预报节目,之前的灾区都会有成都,但当地政府并不希望成都还戴着“灾区”的帽子,于是希望央视把成都去掉,据说这个请求最后得到了同意,天气预报中,成都被改成了都江堰。

  “成都是救灾的后方基地,不是灾区。”本报记者接触的一些官员如此强调。事实上,在成都的宣传上,当地政府也尽量使用“汶川大地震”,而非海外媒体报道所用的“四川大地震”,“事实上,包括成都市区,四川绝大部分地方都是安全的。”一位官员说。

  “在一些境内外游客心理上还存在整个四川都是灾区不能旅游的误区,所以我们应该把安全的信息传递出去,让大家把‘四川遭灾’的概念缩小到‘汶川遭灾’的概念。”亚太旅游协会中国区主任常红对记者说。

  不管是旅游局还是投资促进委员会,都把“请进来,走出去”作为危机公关的一个重要手段。“请进来”是指邀请外地人前来成都旅游参观,邀请企业前来实地考察;“走出去”则是指旅游局和投促委的人组团,奔赴全国各地和海外进行宣讲。

  成都市旅游局近日推出了“感恩之旅”,在北京、上海、重庆、福建四地中给了每省市30个免费来成都旅游的名额,只要为地震灾区捐赠过或献过血的人都有机会。另外,从7月开始,成都将赠送100万张感恩金卡给那些直接参与过救灾的人,凡拥有感恩金卡的人士将终身享有成都部分景区免费旅游权,并在景区进口处还特设置“迎恩门”。

  当地政府希望,这些人来到成都进行实地体验之后,会将成都安全、美丽的形象传递出去。就在近日,成都市政府办公室还将对外发布《旅游安全白皮书》,以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来增强外人对成都安全的信任感。

上一页  [1] [2] 

Tags:危机公关公共关系案例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