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加拿大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食品安全危机:由于受到李氏杆菌的污染,加拿大枫叶食品厂所生产的熟肉制品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大规模病患和恐慌,迄今已造成多个省份共29人确诊患病,其中至少15人死亡。加拿大全国一度“谈肉色变”。
然而,恐慌来得急去得也快。危机迅速消解的背后,是各方面迅速、有效的应对措施。
7月下旬,加拿大安大略省有关部门已注意到李氏杆菌蔓延的趋势,在检测、锁定问题产品后,食品检验局立即召开电视会议,与各省有关部门携手深入调查,两天后即出炉正式报告。各省也纷纷采取紧急应对措施,有效控制了受污染食品的蔓延,并迅速掌握了受害者的信息资料。从事态发现到防治措施全面铺开,不到一个月。
事件的始作俑者枫叶食品厂,在最初的惊慌失措后也很快作出危机公关应对。8月20日,未等官方通报发出,该厂即开始关闭1家相关厂房和召回相关产品20多个种类,随后宣布召回相关工厂生产的全部220种肉类产品,行政总裁麦凯恩公开向全国受害者道歉。此后,该厂又陆续召回若干批未受污染但已在消费者中引发恐慌的肉类产品,尽管此举导致该厂直接损失高达2000万加元,间接损失不计其数。但这种及时、公开的应对,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了市场和社会的恐慌,避免一次质量危机转化为更大的公关危机、社会危机。
这种看似兴师动众甚至“自讨苦吃”的做法,起到了安抚人心的作用,大众的惊恐和愤怒迅速平息。
加拿大如此迅速的食品安全危机应对背后,是完善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和保证。法律明文规定了检疫、信息公开、召回等制度,如果因某个环节不履行义务而产生公共健康或社会问题,则必将受到严厉惩处。
及时应对和公开信息,是处理食品安全危机的不二法门,加拿大面对“枫叶事件”的反应,应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