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四川汶川的8级特大地震,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展现在抗震救灾战斗中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将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说这次抗震救灾是建国以来抵御自然灾害最为及时、最为人性化、最为成功的一次,那么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断言:全面、准确、及时、权威的信息发布,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起到了关键作用,受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
震后仅仅6分钟,百度贴吧就有网友第一时间发出《四川地区发生地震》的帖子;18分钟,新华社向全球发出第一则电讯;32分钟,中央电视台作了权威报道;52分钟,新闻频道推出特别直播节目《关注汶川地震》;温家宝总理抵达灾区10分钟后,《新闻联播》播出总理在专机上的重要讲话;接着,央视推出专题报道《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汶川紧急救援》直播节目;其他各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短信等,都以各自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全天候、全覆盖连续报道、滚动播出,全面、及时、准确地报告灾情,报道党和政府对救灾的重大决策,报道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全力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英雄壮举,报道灾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畏艰险、奋起抗灾的感人事迹。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从震后第一天起,就实时发布灾情信息,把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入院治疗人数、受灾人数等重要数据随时向全世界公布。这极大地尊重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消除了社会恐慌心理,最大限度地澄清了处在苗头状态的各种谣传,稳定了人心,聚集了力量,树立了形象,充分调动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勇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最大限度的信息公开,彻底突破了以往灾害报道惯常使用的“单一化”、“单渠道”、“单音讯”的限制办法。不仅由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家级新闻媒体发布权威信息,而且允许各地方传媒,包括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手机短信等所有传媒全面参与。特别是允许外国新闻机构派记者深入灾区一线采访报道。不仅用我们自己的视角、自己的笔触、自己的镜头说话,更借助外国记者客观的视角、客观的笔触、客观的镜头说话;不仅用自己的“喉舌”进行宣传,更借助“第三只眼”站在客观立场上进行客观评说,充分起到了“眼见为实”、“客观公正”的宣传效果。
相对于32年前唐山大地震后7年才第一次允许外国记者进入采访,这次的全方位新闻开放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性进步,是新一轮思想解放最生动、最实在、最具有说服力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自信的最好证明,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而且必将永远载入中国新闻传播史册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积极作用和良好反响已经开始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英国《观察家报》说:“中国对此次地震的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反应正在改变全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每日电讯报》赞扬说:“世界正在更多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美联社文章说:“共产党员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共产党在中国越来越成功。”
《南华早报》评论说:“生命无贵贱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标志。四川大地震救援为‘以人为本’这个口号注入了灵魂,同时也凸现了中共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路透社记者写道:“中国尊重人的生命,中国人面对灾难迸发出的勇敢、无私、坚韧不拔的精神赢得世界敬意,抗震救灾提升了中国的自信心。”
一场大地震,的确使世界特别是西方社会注视中国的目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