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公共关系 >> 信息披露 >> 正文

互联网在抗震救灾报道中的作用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8 《网络传播》 何辉 参加讨论

  互联网上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在各种信息中,隐藏着许多高价值的情报。但是,由于很难判断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即使是具有很高价值的情报往往也会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政府、企业等组织机构如果能够有效甄别网络中各种信息的价值,采集具有高价值的情报,对于进行危机管理将大有益处。在本次抗震救灾中,出现了一个典型事例。5月14日上午10时,网上流传起一篇题为《希望大家顶起来!》的帖子。很快,帖子在各个QQ群中广泛传播。在该帖子中,网友称,距离汶川县城往成都方向仅7公里的七盘沟村山顶特别适合空降。5月15日,在该帖经过近2000次的转载后,四川省抗震救灾临时指挥中心军方指挥人员电话联系上了发帖人——茂县女孩张琪,核实情况后参考帖子信息,成功空降汶川。

  传播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政府在快速、持续地发布权威信息的基础上,使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相互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整合特点,可以使网民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的网络信息发布心态,从而可以有效遏止谣言,促进虚拟空间中网络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汶川地震发生后不久,爱心群、抗灾吧、照片、爱心留言、抗灾诗歌在网上呈井喷状态涌现。同时,网友们共同呼吁:灾难时刻,不要在网上传播虚假信息扰乱视听,让网络成为抗震救灾的又一条爱心通道。这一时期,网上戏谑的、无俚头式的留言急剧减少。可以说,在这次抗震救灾进程中中国网络文化环境的大大改善,中国网民的网络公民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极大促进了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

  对于个人而言,利用互联网发布信息或对信息作出反馈具有明显的个人性。这一特性,使作为事件亲历者或目击者的个人可以自由、及时的采集信息、捕捉画面并在互联网上发布,从而有可能使报道的真实性和人性化更加凸显。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许多人拿起手中的笔、手机、相机、摄像机记录了地震发生后和抗震救灾进程中许许多多普通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以文字、画面等形式在互联网中广泛发布并流传。在这些记录中,世人可以看到在地震废墟中一个个不屈的生命,可以看到舍己救人的伟大的母亲和教师;可以看到灾区人民悲伤的眼神,可以看到全国各地人民挂满泪水的脸庞;可以看到无情的灾难摧毁了人们的家园,可以看到在灾难降临时中国人的英勇互助;可以看到质朴的农民为受灾的同胞无偿送去一车车一担担的蔬菜,可以看到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舍身忘死地奋战在抗灾救援的第一线;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基层党员干部在失去亲人后依然在废墟中拯救人民的生命,可以看到国家领导人不顾余震危险与灾区人民站在一起。互联网中的许许多多普通人的故事,使全世界看到了在巨大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中国军队以及中国政府的表现,使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中国在巨大的灾难中书写了一个巨大的“人”字,互联网上无数网民发布的信息,更使这个“人”字与成千上万个活生生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

  毫无疑问,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进程中,互联网凸显了整合信息方面的特点与优势,有效地汇集了民意,缓解了巨大的地震灾害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创伤,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抗震救灾的斗志,激发了无私互助的爱心。网民在网上的积极反应,也为抗震救灾行动直接提供了有效信息。无数的网民以空前严肃的态度在互联网上发表着自己的言论,使谣言难有立足之地。同时,互联网与新闻社、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相互配合,快速、持续发布地权威信息,也使谣言没有兴风作浪的机会。互联网对遏止谣言、稳定人心、凝聚社会力量抗震救灾功不可没。灾害之后的中国互联网空间,甚至使人们看到了虚拟空间中健康发展的网络公民社会的美丽图景。它也向世界展示了在灾难面前坚强不屈、无私互助、众志成城的中国人形象,展示了中国国家形象中人性化的一面,向世界宣告——中国是一个尊重生命、尊重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伟大国家。

上一页  [1] [2] 

Tags:互联网抗震救灾报道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