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公共安全是以人为本,维护人的基本权益的体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执政能力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新形势下,面对社会公共危机,媒体应创新报道机制,建立新闻报道应急机制,积极开展信息沟通和舆论监督。
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人们总是希望在第一时间获得有关危机的各种信息,而作为大众传播的工具,媒体有责任把这些信息及时告知受众。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地震之后,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频道,停止了原有的节目安排,全天24小时滚动直播“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特别节目,在第一时间,尽早尽快地播出发生在灾区的最新消息。在最初的几天中,全国的各省市台一律转播中央电视台的“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特别节目,这在我国的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历史上是空前的。正是由于媒体的及时全面报道,让灾区人民感受到有党和政府在,再大的灾难也不会感到恐惧,有全国13亿人民在,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正是由于政府通过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辟谣,才避免了因为各种地震谣言所引起的社会恐慌,不至于造成更大的动乱。相比之下,在2003年非典刚刚出现时,媒体反应相对滞后。因此,针对公共危机,媒体应该及时公布危机信息,尽早、尽快地满足民众知情权,以减少流言的产生和降低流言造成的危害。
媒体在突发公共危机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能够提高媒体的公信力,这样更有利于媒体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对汶川大地震的全天候的、真实的灾情报道,大大提高了我国媒体在世界的公信力,大大增强在全球受众中的影响力。当媒体发出救灾、捐献的动员议程时,受众毫不犹豫地响应,显示了我国媒介权威性的空前提高,也必将培植今后受众获取信息依赖主流媒体的心理。这一媒体公信力的形成,在于提供真实、全面、及时的信息,让人们看到事实感人的情景。敢于说真话是媒体公信力不可动摇的基础,也是媒体吸引受众的根本原因。媒体走到人民中去,反映他们的境遇,履行人民代言人的崇高责任,是媒体公信力的重要表现。这次抗震救灾的报道,体现了我国主流媒体是人民利益的反映者,是人民情感与苦难的表达者,因而受到人民的赞扬。媒体公信力的提高,必将使得媒体在以后的危机处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媒体应对突发公共危机进行及时、客观、全面的报道,这有利于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促进公共危机事件的解决。这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正是由于媒体及时、客观、全面的报道,使得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了解到了灾情的严重,体会到了灾区人民的痛苦,唤起了各界的踊跃捐款捐物,许多志愿者奔赴灾区。各界的爱心都汇聚到了地震受灾区,真正实现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使得地震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灾后重建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
(作者系白银日报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