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要求新闻宣传部门做到守土有责,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应对当前工作中面临的不少新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舆论引导工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切实认清做好维护社会稳定舆论引导工作的使命责任。首先,舆论引导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及时有效的舆论引导,有利于团结教育群众,疏通公众情绪,化解各类矛盾,形成社会共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来说,舆论引导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次,舆论引导工作是解决网上“虚拟社会”无序状况的重要办法。网上信息发布传播的无国界性、自主性,给社会安全稳定带来新的挑战,必须加强网上舆情引导工作,及时有效地反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宣传煽动和舆论围攻,化解网上的社会不满情绪和恶意炒作。再者,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是应对当前错综复杂国内外形势的必然选择。今年上半年,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接踵而至,舆论热点不断,国际国内舆论都有不少杂音噪音。做好维护社会稳定舆论引导工作任务艰巨、形势紧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针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积极主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大众媒体是重大事件传播的主要渠道,也是政府与公众沟通和共同解决危机的桥梁。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在客观报道事件本身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一是力争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抢占舆论引导先机。“3·14”拉萨事件和“5·12”汶川特大地震舆论引导的实践表明,处置重大事件,引导社会舆论,要强调“快”字,以最快速度发布信息,让群众及时了解实情,否则就会陷入被动、事倍功半。二是审时度势,理性引导。在快的基础上,要把握好度,积极主动地引导社会舆论朝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发展。三是注意转化,扩大效果。针对反华势力的干扰行为,既要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又要切实引导好这种爱国热情,使之转化为强国行动。处置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准确报道灾情、发布信息,更要注意引导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斗志。四是抓好日常引导,为有效处置事件奠定基础。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要积极宣传好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对出台的新政策及时准确地做好解读,通达社情民意、反映群众呼声,努力促成政府主张与群众意愿的统一,促进问题的解决。对一些敏感问题要避免过度炒作,不给政府解决问题添乱。
努力提高维护社会稳定舆论引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健全新闻发布制度。要建立新闻发言人队伍,针对重大政策举措、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等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或网上发布会,主动向社会提供新闻信息服务。二是建立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要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领导机构,制订新闻预案,健全快速反应机制,牢牢把握新闻报道主动权。三是提高舆论引导艺术。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贯彻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注重用事实说话、数字说话、典型说话,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要创新内容、创新手段、创新方法,坚持“三贴近”原则,增强舆论引导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四是提高网上舆论引导水平。要把主流媒体建设与新兴媒体建设结合起来,切实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和管理,扬长避短、为我所用。积极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利用好党政部门的网站,引导利用知名商业网站,努力形成网上主流舆论强势。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双向传播、即时互动的特性,引导网民理性发表见解,开展平等讨论交流。推动领导同志网上接访群众,听取意见,释疑解惑,做好舆论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