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质量管理 >> 质量规划 >> 正文

亨达突围背后的真相 (1)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于清教:在这种情况下,亨达是如何取得保持30%增幅的?

  王吉万:在25年的发展过程中,亨达一直在脚踏实地专注做鞋,积累了一定的品牌、研发、管理实力,综合抗风险能力日趋增强。金融危机下,亨达又及时地从管理、市场、品牌、研发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部署,通过全面的举措,进一步夯实了企业发展基础。在国内市场上,亨达加大了开拓力度,2008年新增店面216家,2009年,我们还将投资5000万元,实现300家店的开店计划;通过营销网络的加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在加强与世界第一服装女鞋品牌NINE WEST、韩国三星等品牌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又与美国GUESS、日本HIKARI等国际一流企业达成了合作。这些企业规模大、品牌优势强,企业整体运营能力良好,所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发展。另外,亨达还加强了技术研发力度,通过产品的功能性、健康性转化,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差异化,提高了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于清教:您说过,在危机的情况下,智慧型企业将暂时放弃规模投资,转而救市、破市。如何理解?

  王吉万:作为日常消费品,消费信心的下降无疑是市场最大的打击,而外贸型企业转而进入内销市场则再一次加剧了市场竞争变局。没有人愿意在洗牌中被淘汰,无论是商业还是企业,都将拿出最大的利益来换取市场,市场竞争必然加剧,同时,也势必会导致企业利润的普遍缩水。

  企业参与竞争,必须战备充足;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瘦身;逆势而上,对于企业而言,哪怕是发展良好的企业,都存在很大风险。所以我认为,智慧型企业应暂时放弃规模型投资,全力救市与破市。

  缘何逆势而上

  于清教:最近,鞋产品价格有没有调整?亨达的利润会不会受到影响?

  王吉万: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鞋产品的价格大概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亨达适时做出了调整,通过销售业绩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提升,来保证或者提升企业的利润指标。

  于清教:去年原材料一直在上调吗?我听说一些企业都是以最高价格购买的原材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王吉万:近期,原材料的价格稳中有降,没有太大波动。对于您讲的个别企业以最高价格买进原材料,影响企业利润的现象,我认为,这与企业的计划控制有关。如果企业通过流程及运营模式的创新,实现零库存,就能最大程度上减轻原材料价格的影响。亨达的原材料采购是有计划地进行,不存在随机或临时大进大出的情况。单就原材料而言,金融危机下亨达并未受到不良影响,应该说反而有所受益。

  于清教:请您谈一下亨达在金融危机下不降反增、逆势而上的原因。

  王吉万:鞋业行业也是在改革开放30年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广东、福建、浙江一带改革开放政策宽松,起步较早,因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集群、产业链,而北方鞋企则比较被动,整体的研发氛围和环境也相对落后。这也是北方最大的困难。在这些因素的制约下,北方鞋企能坚持到现在并健康向上地发展,实属不易。

  亨达持续发展到今天,我认为有四个方面因素:一是过硬的产品品质;二是,亨达大批忠诚奉献的员工对亨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三是,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亨达都能够审时度势并及时作出战略部署、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相关决策。对于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亨达良好的预警机制更为企业及时调

  整方向提供了借鉴。四是,健全的企业文化体系及各种制度保障,塑造了良好的团队凝聚力,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铺垫了雄厚的基石。

  准确定位下的突围

  于清教:您认为消费者购买亨达产品的原因是什么?

  王吉万:产品功能化,新材料、新技术的产品转化带动了消费者消费。从转化成果来讲,亨达产品是健康性、功能性的产品,性价比较高。具体讲就是产品的品质、品味、附加值高,物超所值。当然这种性价比是不能直观表现的,需要靠消费者体验得到验证。

  经过25年的沉淀、积累,亨达已经在市场上有了强势的地位。目前如何巩固消费者,吸纳创造新的消费者,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于清教:亨达在品牌推广上,采用的是什么策略?

  王吉万:作为一个企业、一个产品,在做市场宣传时有多种方式。明星代言、电视广告,最受欢迎的、也最有冲击力。早在1995年,亨达聘请了当红歌星孙悦、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刚为形象代言人,在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进行地毯式宣传,一时间,亨达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中国加入WTO后,国家出台的各种政策及国际反倾销、出口退税等各种压力,大大降低了鞋企的利润空间。以前投入2000万元收到的回报,现在需要2亿。鞋企低利润与广告高投入根本不成正比,所以我们现在更加注重终端建设,以取得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质量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