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时代,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帮助中国企业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成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管理实务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管理实务 >> 质量管理 >> 质量规划 >> 正文

三鹿毒奶粉事件启示录

http://www.newdu.com 2009/1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事件回放

  2008年9月8日《兰州晨报》等媒体以“某奶粉品牌”为名,爆料毒奶粉事件;2008年9月11日凌晨3时,新华网曝光三鹿乃毒奶粉的始作俑者;20时50分,中国卫生部发布消息,高度怀疑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三聚氰胺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21时30分: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而在此前,三鹿各方始终辩称“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

  2008年9月12日,卫生部先后表示联合调查组已赶赴奶粉生产企业所在地,受污染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事实初步认定,次日,国务院做出六项专题部署,包括立即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对患病婴幼儿全力开展免费医疗救治,全面检验检查所有婴幼儿奶粉、治理整顿奶粉市场,严肃处理违法犯罪分子和相关责任人等。至此,三鹿毒奶粉事件全面爆发并逐步扩大。检验报告显示,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都存在三聚氰胺;添加三聚氰胺几乎成为乳制品行业步调一致的行为。据卫生部通报,截至11月27日8时,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有29.4万人,累计住院患儿51900人,累计收治重症患儿154例,各地上报的回顾性调查死亡病例共11例,其中6例不能排除与食用问题奶粉有关。

  2008年12月2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三鹿集团破产案处理情况;2008年12月27日,来自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消息称,三鹿集团等22家责任企业愿意向患儿主动给予一次性现金赔偿,并共同出资建立了医疗赔偿基金,用于今后可能出现的相关后遗症的治疗;2008年12月3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告单位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被告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三鹿原董事长田文华当庭表示,向全国人民道歉,愿意接受法律制裁。

  ■事件分析:

  三鹿错在哪里?错在知错就错,错在欲盖弥彰。姑且不论三鹿是否一直在有意添加三聚氰胺,但是,三鹿集团从2008年3月份开始,就已经陆续接到了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的投诉,却并未引起重视,也未曾向上级部门汇报反映。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9月份媒体公开曝光后,三鹿集团不断发布不实消息,从一开始的否认、到向“不法奶农”推卸责任、再到避重就轻地道歉以及展开所谓的危机公关等等。三鹿毒奶粉事件不仅严重打击了中国整个奶制品行业,也打击了中国食品品牌在世界的声誉;而对于三鹿,被摧毁掉的是自身的品牌价值,这个号称价值曾经高达150亿元人民币的品牌,其美誉度和信任度已经荡然无存,仅剩联想恶劣的知名度而已,三鹿在渠道商、消费者心中已被定了死罪。

  难以理解,在毒奶粉事件爆发之前,三鹿集团还一直在公开宣扬“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大谈“诚信对于企业,就如同生命对于个人,没有了诚信,肯定不能获得长远发展”的道理,并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乳粉”唯一合作伙伴等荣誉,力证其高标准、高质量以及“担负着行业领导品牌的责任,是中国2000万妈妈的选择” 。我们甚至相信,三鹿的决策者和各级相关管理人员都不希望三鹿品牌中途夭折,但事实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真正恪守诚信、负责的承诺,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企业就此走向了末路。

  ■入选启示:

  “诚信为本”真是所言非虚。企业文化建设不要忽略根本,一定要从理念、机制和行为上全方位守住诚信、良知的底线,否则,必将受到人性的拷问,遭到消费者的唾弃。

Tags:质量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